印第安摩托車的品牌歷史是怎樣的

印第安摩托車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摩托車品牌,成立于 1901 年。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 1889 年,著名自行車賽手 George Hendee 創(chuàng)辦了 Hendee Manufacturing Company 自行車制造公司,他贏得過 309 場比賽中的 302 個冠軍。

George Hendee 對兩輪的熱情感染了 Oscar Hedstrom,后者加入公司主攻汽油發(fā)動機技術,計劃打造“自行摩托車”。1901 年,印第安第一臺原型車誕生,標志著印第安開啟摩托車領域新紀元。

1902 年,第一輛印第安摩托車售出給零售客戶,這是一種小型單缸機車,以全部鏈傳動代替當時標準的皮帶傳動,是行業(yè)里程碑。

1903 年,Hedstrom 成為公司首席工程師和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1905 年,第一個 V 型雙缸發(fā)動機廠建成,新工廠面積超 6800㎡,產能提升,1907 年,搭載 39 立方英寸 V 型雙缸發(fā)動機的第一批公路摩托車正式發(fā)售。

1910 年,部分印第安車型配備 2 檔動力總成并帶有印第安標志。

1913 年,印第安公司銷售量達 32000 輛。

1916 年,公司創(chuàng)始人 Geogre Hendee 成為首席執(zhí)行官,同年推出傳奇發(fā)動機 Powerplus。

1917 - 1919 年,印第安為美軍提供近 50000 臺摩托車。

1919 年 10 月,第一輛印第安 Scout 車型首次搭載 606cc 發(fā)動機。

1922 年,印第安 Chief 變更為 1000cc 發(fā)動機的“Scout”身份推出。

1923 年 11 月,Hendee Manufacturing Company 正式改名為印第安摩托車公司。

1929 年,印第安收購 Harford Outboard Motor Company,并開始在國外建廠生產摩托車和部分零部件。

1930 年代,印第安持續(xù)豐富產品線,陸續(xù)推出“203 偵察兵”“運動偵察兵”。

1940 - 1945 年,印第安一直為世界大戰(zhàn)中的盟國事業(yè)做貢獻。

2013 年推出的印第安 Chief 成為最暢銷摩托車。

2016 年,印第安推出競賽專用車型“FTR750”,正式回歸美國泥地繞圈賽賽場,與杰克丹尼展開深度合作,推出限量版車型。

印第安摩托車發(fā)動機特色顯著,包括 45 度夾角 V 型發(fā)動機,具有高動力輸出和可靠性,被其他品牌采用;1917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增壓摩托車“戰(zhàn)鷹”,采用空氣壓縮機,短時間能提供大量動力;發(fā)動機功率通常很大,加速和高速表現(xiàn)出色,在賽車場成績優(yōu)異;排氣聲音獨特,深沉有力,成為標志性特點,深受喜愛。在 20 世紀 20 年代,印第安成為美國賽車界代表品牌,在多項賽事中獲優(yōu)異成績。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fā)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極氪001
極氪001
25.90-32.90萬
獲取底價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榮威i5
榮威i5
6.89-9.0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奧迪 A3 原車胎在正常使用下,使用壽命一般在 3 - 5 年或者行駛里程達到 6 - 10 萬公里。不過,這并非絕對標準,實際使用中,輪胎的壽命受諸多因素左右。行駛路況不佳、駕駛習慣不良等,都可能使輪胎提前磨損老化;而若悉心呵護,其使用時
大眾 530V6 的油耗表現(xiàn)因車型、駕駛習慣、路況等因素有所不同,整體在同級別中大型 SUV 里處于中等水平,能滿足多數(shù)用戶日常需求。比如大眾途昂 530V6 在城市駕駛時,油耗大約在每百公里 13 到 15 升;高速公路行駛時,約為每百公
本田喜美的油耗表現(xiàn)較為出色。本田在發(fā)動機技術上優(yōu)勢顯著,像 iVTEC 技術可調節(jié)氣門正時和升程,提升燃燒效率,助力思域等車型在城市與高速綜合路況下保持良好油耗表現(xiàn)。同時,車身輕量化以及 CVT 無級變速箱的應用,也進一步優(yōu)化了油耗。不過,
法國標致的內飾設計獨具魅力,展現(xiàn)出精致與科技融合的獨特風格。在用料上,大量采用柔軟皮革與高品質塑料,打造出高級質感。中控臺布局合理,按鍵和功能區(qū)域劃分清晰,部分車型以駕駛員為中心。座椅符合人體工程學,支撐性與包裹性出色。車內雙色設計、鋼琴按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