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集團如何應對新能源汽車的挑戰?
奔馳集團通過戰略規劃、技術研發、生產改造、產品規劃、補能體系建設和提升用戶體驗等多維度舉措應對新能源汽車挑戰。戰略上明確“全面電動”方向,技術上展示電動化與智能化成果,生產注重靈活性,產品規劃不斷豐富,補能體系加速推進,還從車廂材料、特色車型等方面提升用戶體驗。多管齊下,奔馳正穩健邁向新能源汽車新時代。
在戰略規劃方面,奔馳集團展現出了堅定的決心與長遠的目光。明確提出“全面電動”的方向,計劃到 2030 年在合適市場實現產品全面電動化。這一戰略目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逐步調整和升級電動化戰略來穩步推進。例如近年其電動化戰略多次調整,預計 2030 年前新車銷量中新能源車型占比最高達 50% 。并且將中國視為純電轉型的主戰場之一,2023 年推出系列豪華純電車型,2024 年又為中國市場帶來 15 款覆蓋多種驅動形式的新產品,精準布局以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和發展節奏。
技術研發是奔馳集團應對挑戰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奔馳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不斷深耕,取得了諸多令人矚目的成果。它成為全球首個獲得 L3 自動駕駛執照的汽車制造商,彰顯了其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奔馳展示了碰撞測試、智能控制架構、高階智駕領域的前沿科技。全新純電 G 級越野車的亮相更是驚艷眾人,不僅擁有強大的越野能力,還發布了全新自研架構 MB.OS ,并將打造“無圖”L2++全場景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此外,奔馳還進行電動車公開對撞測試,有力地展示了其安全技術實力。在智能座艙方面,像 GLC 350 e L 搭載了高通 8295 智能座艙芯片、第 3 代 MBUX 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等,踐行“油電同智,油電同質”戰略,為用戶帶來卓越的智能駕乘體驗。
生產環節上,奔馳集團對工廠進行改造,高度注重生產的靈活性。如今,不同車型可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這種高效且靈活的生產模式,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當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增長時,可以迅速調整生產計劃,增加電動車型的產量;反之,若傳統燃油車需求出現波動,也能及時做出生產安排的變更,有效避免了生產資源的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和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
產品規劃上,奔馳集團走過了從早期“油改電”車型積累經驗的階段,如今持續推出豐富多樣的電動產品。以 EQE 純電 SUV 為例,它在續航、性能、智能、設計等多個方面都表現出色,充分展示了奔馳電動化的實力。通過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和設計,奔馳的新能源汽車不僅具備環保節能的優勢,還在品質和駕駛樂趣上保持了品牌一貫的高水準,滿足了消費者對于豪華汽車的期待。
補能體系建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至關重要,奔馳集團在這方面加速推進。在中國,奔馳已經擁有 700 +個授權服務網點,為車主提供便捷的售后維修和保養服務。2023 年 10 月,全球首批超級充電站啟用,這是奔馳補能體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并且,奔馳有著宏偉的規劃,預計到 2026 年國內超充站數量將超過 1000 座,超充樁達 7000 根。完善的補能網絡將大大緩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讓新能源汽車的出行更加便捷和可靠。
在提升用戶體驗方面,奔馳集團也下足了功夫。車廂內使用環保及可回收材料,體現了品牌對于環保理念的貫徹和對用戶健康的關懷。針對中國市場,奔馳推出專屬車型和特色功能,深入了解并滿足中國消費者的獨特需求。同時,擴大在中國的研發團隊,并加強與中國企業合作,更好地貼合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為用戶帶來更符合本土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綜上所述,奔馳集團通過一系列全面且深入的舉措,從戰略到技術,從生產到產品,從補能到用戶體驗,全方位地應對新能源汽車帶來的挑戰。這些舉措相互配合、協同推進,使奔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不斷開拓進取,逐步鞏固和提升自身的市場地位,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