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微生態醫學領域的學術盛會——第十屆菌群康復論壇在上海隆重舉行。此次論壇由海路微生態董事長李降龍先生和聯合創始人王欣教授共同主持,以韶關啟德醫院和湖南海路微生態醫藥科技公司的深度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拉開帷幕。該論壇由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主辦,湖南海路微生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吸引了上百位微生態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腸道菌群移植技術(FMT)的創新應用、學科建設及臨床轉化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韶關啟德醫院、韶關微生態研究院楊輝煌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張成崗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周建松教授,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趙青川教授團隊發言人,西安馬應龍肛腸醫院便秘科鄭磊主任,上海長征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孫寧霞主任,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任榮榮副主任醫師,江蘇省人民醫院葉峰副教授,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腸道微生態診療中心周篩蘭護士長發表了精彩演講。

韶關啟德醫院、韶關微生態研究院院長楊輝煌和海路微生態首先發表題為“基層醫院微生態學科建設”的報告,呼吁加強基層醫院微生態學科建設,推動基礎研究、臨床醫學與生物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微生態醫學在基層醫療體系中的普及與發展。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成崗通過“菌心說與腦腸軸”的深度解析,揭示了腸道菌群失衡與神經發育性疾病的強關聯性,提出“飲食-菌群-神經系統”三位一體干預策略,為復雜疾病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醫學部微生態疾病科副主任醫師任榮榮分享了“腸微生態移植供體篩選”的研究成果,強調精準化、個體化治療將成為未來趨勢,而供體篩選是確保FMT療效的關鍵環節。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病學科/精神醫學系副主任、教授周建松則從精神醫學視角出發,指出腸道菌群移植或成為抑郁癥治療的新靶點,為精神疾病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葉峰以“天下無幽”為題,介紹了腸道菌群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研究進展,分享了FMT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中的應用案例,為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療選擇。西安馬應龍肛腸醫院便秘科主任鄭磊通過大量病例分析,展示了微生態治療在改善便秘癥狀方面的顯著效果。


上海長征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孫寧霞主任則探討了“腸道微生態與生殖障礙性疾病”的關聯,指出腸道微生態的失衡可能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功能,為生殖障礙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視角。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趙青川教授團隊發言人介紹了“頑固性便秘新分型的建立及臨床研究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腸道微生態診療中心護士長周篩蘭就“腸菌移植患者護理要點”進行了詳細講解。



海路微生態董事長李降龍在此次論壇中指出,微生態醫藥產業化需突破技術標準化、臨床驗證與商業化路徑三大瓶頸,為此,海路微生態將聯合頂尖機構啟動全球微生態臨床研究協作網絡,推動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
在專家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就微生態醫學的未來發展、FMT技術的多學科應用及護理規范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專家們一致認為,只有加強產學研協作,才能加速微生態研究成果向臨床實踐轉化,最終惠及更多患者。最后,湖南海路微生態創始人、董事長李降龍總結了微生態醫學從研究到應用的核心挑戰與機遇。
海路微生態是由全自動糞便分析儀創始人李降龍先生和“中國益生元之母”王欣博士共同創立。以2009年發明世界上第一臺全自動糞便分析儀為起點,16年專注于腸道微生態研究,構建了腸道菌群活性快速檢測及體外培養體系,首創以人中黃為特色的發酵中藥技術平臺。依托現代微生態中藥核心技術,已成為菌藥協同創新與菌群移植產業化解決方案的領軍企業。

本次論壇通過9場主題報告和1場專家討論,為參會者奉獻了一場高水準的學術盛宴。自2015年創辦以來,該論壇見證并伴隨我國微生態醫學從概念啟蒙逐步走向診療體系成熟的跨越式發展。作為主辦方和承辦方,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與湖南海路微生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與在十年間攜手共進,不僅成功舉辦了十屆菌群康復論壇,更在推動微生態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我國乃至全球的微生態醫學研究與應用貢獻了積極力量。展望未來,論壇將繼續積極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大力促進微生態醫學領域的合作與創新,助力全球“腸道健康共同體”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