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的 quattro 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奧迪的 quattro 發展歷程可謂是充滿創新與突破。

20 世紀 70 年代,奧迪工程師發現四驅軍用越野車在雪地彎道駕駛中優勢明顯,萌生了將四驅系統運用到轎車上的想法。

1980 年,奧迪在日內瓦車展上亮相了搭載 Quattro 全時四輪驅動技術的車型,首輛搭載 Quattro 系統的車型名字也叫 Quattro,最早的 Quattro 系統采用開放式中央差速器、前軸開放式差速器和后軸開放式差速器的結構。

1981 年,奧迪公司推出 Quattro 車型,基于奧迪 80 底盤打造,是一款雙門轎車,最大亮點是搭載全新的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

1986 年,奧迪將標志性的托森中央差速器(A 型)正式引入,正常情況下動力以 50:50 的分配比例傳遞至前后軸,車輪打滑時,中央差速器主動將動力分配給附著力更好的車軸,后軸帶有手動鎖止功能,前軸為開放式差速器。

1988 年奧迪推出兩套不同的 Quattro 四驅系統,首次應用在奧迪 V8 車型上。自動擋車型采用電控多片離合器式的中央差速器,離合器鎖止后動力傳遞到后軸,手動擋車型采用純機械式中央差速器即托森 A 型差速器。

此后,quattro 不斷發展。

第二代 quattro 采用托森 A 型中央差速器,蝸輪蝸桿機構讓其具備自鎖功能,正常行駛 50:50 分配動力,車輪打滑時中央差速器分配動力給附著力好的車輪。

第三代 quattro 應用在自動擋車型上,采用帶電控多片離合器的行星齒輪中央差速器,使 quattro 家喻戶曉。

第四代 quattro 采用托森 B 型中央差速器,平行齒輪結構,有自鎖功能,還使用 EDL 電子差速鎖,可手動鎖止或電子系統控制。

第五代 quattro 與 ESP 結合,讓系統更強大。

第六代 quattro 的中央差速器從托森 B 型換成托森 C 型,從平行齒輪變成行星齒輪,電子元件監控車輪狀態速度更快,系統更智能。

第七代 quattro 用冠狀齒輪差速器替代托森差速器,體積小,扭矩調節范圍大,符合當下發展需要。

總之,奧迪 Quattro 四驅技術不斷進化,為車輛帶來更好的動力、操控和穩定性。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問界M5
問界M5
22.98-27.98萬
獲取底價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千里馬汽車的外觀造型獨特之處眾多,兼具時尚感與個性魅力。東風悅達起亞千里馬前臉飽滿,金屬鉻合金三道格柵等元素凸顯精致;車身圓潤,車尾霧燈設計有變化。尼桑千里馬前臉深淺色搭配,線條流暢,部分技術讓車身結合更平整。千里馬 1.3 前臉格柵升級,
2025款奧迪Q5L作為換代車型,在配置上有諸多重大升級。外觀上,預計新增奧迪徽標車貼,前臉矩陣式LED大燈內框采用黑色涂裝;內飾全系標配12.3英寸液晶儀表盤和10.1英寸中央觸控顯示屏,還將提供Nappa真皮包覆座椅等高端配置;智能車機
廣州本田凌派的座椅舒適度不錯。新一代凌派在舒適性上有顯著提升,其座椅的填充物十分柔軟,給予身體溫柔的承托,頭枕同樣柔軟,能有效緩解駕乘時頸部的壓力。不僅如此,座椅出色的包裹感與支撐感,讓乘客仿佛被悉心呵護。而后排座椅延伸至車門框架這一巧妙設
全新奧迪 TT 的操控性能十分出色。它搭載 2.0T 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與 7 檔雙離合變速箱,換擋卓越,動力充沛加速迅猛。前后懸掛經精心調校,高速穩定底盤扎實,后懸掛改進明顯。電磁減振系統可快速調整阻尼特性,轉向精準。不同排量車型在公路和賽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