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 quarttro 技術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奧迪 Quattro 技術的發展歷程堪稱一部精彩的汽車科技進化史。它萌生于 1977 年,工程師在芬蘭駕駛大眾 Iltis 越野車時獲得靈感,提議將四驅系統移植到奧迪轎車上。1980 年第一代 quattro 誕生,采用開放式中央差速器等結構;隨后歷經多代升級,先后引入托森中央差速器、與 ESP 緊密結合、升級托森差速器結構等,如今采用 C 型中央差速器,廣泛應用于眾多車型,持續書寫著汽車驅動技術的傳奇篇章 。
1980 年,第一代 quattro 全時四輪驅動技術正式亮相于日內瓦車展,搭載該技術的奧迪 Ur - quattro 憑借永久四輪驅動和兩個可手動鎖定的差速器,成為車展上的焦點,也為賽車技術創新拉開了帷幕。它采用開放式中央差速器、前軸開放式差速器和后軸開放式差速器,后軸具備手動鎖止功能,為后續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到了 1986 年,第二代 Quattro 引入了標志性的托森中央差速器,這成為技術發展的關鍵一步。在正常行駛時,動力能夠以 50:50 的比例精準分配到前后軸,而當車輪出現打滑情況,它又能主動靈活地分配動力,極大提升了車輛的穩定性和操控性。
1988 年,第三代 Quattro 針對不同車型推出了兩套四驅系統。自動擋車型采用電控多片離合器式中央差速器,手動擋車型則配備純機械式中央差速器,滿足了不同消費者對駕駛體驗的追求。
后續的第四代 quattro 加入電子差速鎖,進一步強化了車輛在復雜路況下的通過性;第五代將托森差速器與 ESP 系統緊密結合,讓車輛的安全性和動態性能得到更好的平衡;第六代則對托森差速器結構進行升級,采用行星齒輪結構,優化了動力傳輸效率。
如今的第七代 Quattro 采用冠狀齒輪中央差速器,以體積小、重量輕的優勢,實現了更為高效的動力傳輸和穩定的操控性能。
奧迪 quattro 技術從最初的設想萌芽,到如今廣泛應用于眾多車型,每一次的升級換代都凝聚著工程師們的智慧與心血。它不僅提升了奧迪車型的性能與品質,也為汽車行業的四驅技術發展樹立了標桿,成為汽車科技史上熠熠生輝的典范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