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車載毫米波雷達通過發出和接收電磁波來工作。
它發出的毫米波頻段高于無線電,低于可見光和紅外線,頻率范圍在 10GHz 至 200GHz 之間,波長在 1mm 至 1cm 之間。
工作時,通過天線發射毫米波,遇到目標后反射回波,雷達接收回波并處理,從而探測目標的有無、距離、速度和方位。
毫米波雷達的方位探測利用較窄波束,因目標在大范圍波束中無法精確判斷方位,所以利用波長短的特性,使用大量陣列天線構成窄波束,提高方位精度。
按頻率,毫米波主要分為 24GHz、77GHz、79GHz 三類。24GHz 短波雷達感測距離約 0.15 公尺至 30 公尺,用于停車輔助;77GHz 感測距離約 1 公尺至 100 公尺,用于盲點探測;79GHz 感測范圍可達 250 公尺,用于主動巡航和前向碰撞報警。
從工作方式看,毫米波雷達分脈沖和連續波類型。脈沖方式能通過對比接收回波與發射信號不同頻率,利用多普勒效應得目標速度和距離信息,但因單次脈沖功率大、有間歇期盲區,未被采用。CW 恒頻連續波能測速度但不能測距。FMCW 調頻連續波可同時測速度和距離,發射頻率隨時間線性變化,能同時獲取時間和多普勒效應特征點。
毫米波雷達的數據傳輸方面,以博世第四代 MRR 為例,雷達芯片有數據處理能力,一般有兩種信號傳遞方式。一是直接給出 32 個原始目標及是否靜止運動,主機廠結合視覺算法判斷障礙物;二是雷達控制器從原始目標中篩選出功能安全目標。這兩種模式傳遞低數據量特征點,與控制器間用 CAN 通訊。
毫米波雷達優點眾多,比如穿透力強、全天候工作、性能穩定、可靠,反射面大。但也有缺點,如無法提供高度信息、空間分辨率一般,對靜態目標可能漏檢,導致自動駕駛系統錯誤決策。
而且毫米波雷達芯片被少數企業壟斷,同質化競爭嚴重,PCB 基材和結構布局也受國外企業壟斷。
未來,毫米波雷達發展方向包括前向 MRR 和 LRR 往高頻率 77/79GHz 方向演化,利用波長短特性用陣列天線構成窄波束覆蓋寬方位角,提高雷達頻率減小天線孔徑和波束,提高探測精度。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