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技術狀況的檢測
電池技術狀況檢查包括外觀檢查、電解液液位檢查、電池端電壓檢查、電解液密度測量和電池放電程度檢查。1.電池的外部檢查檢查電池密封膠是否有裂紋或損壞,極柱是否損壞,外殼是否有泄漏,否則應修理或更換。打開充液孔蓋的通氣孔。清潔電池外殼,用鋼絲刷或極接頭清潔器清潔極柱和電纜夾上的氧化物,然后涂上一層凡士林或油脂。
2.檢查電解液液位。每1000公里或冬季10~15天、夏季5~6天檢查一次電解質水平。檢查方法如下:(1)玻璃管測量法:用長度為150~200±4~6mm、內徑約為4~6mm的玻璃管測量蓄電池所有電芯的液面高度,將試管插入電芯內板的上平面,用拇指按壓玻璃管上端,待管口密封后提起試管。此時試管內液體的高度為電池電解液液面的高度,其標準高度值應為10~15mm,低于此值時加入蒸餾水,使其符合標準值。液位指示器觀察方法透明塑料外殼的電池上刻有兩條指示線,即上限線和下限線。標準電解液高度應在兩條指示線之間,否則應進行調整:當液位低于下限時,應加入蒸餾水,使液位在上限和下限之間;當液位高于上限線時,吸出較高的部分,調整電池內的電解液密度。圖標觀察法為了方便蓄電池的檢查,很多新的蓄電池在填充孔蓋或蓄電池外殼上都有各種圖標標記和說明。在檢查過程中,可以根據其圖形形狀或顏色的變化來判斷液體的量和儲存容量。2.電池放電程度檢查(1)電解液密度與放電程度的關系:電解液相對密度每降低0.01克/立方厘米,相當于電池放電的6%。因此,蓄電池的放電程度可以根據電解液的密度來確定。一般冬天電池放電達到25%,夏天達到50%時,就不要再用了。要及時充電,否則電池板會提前硫化報廢,如圖1-21所示。
(2)測量方法:打開蓄電池充液孔蓋,將密度計的橡膠球捏扁,從吸管中排出一些空氣體;下端的橡膠管插入電池電解液中;慢慢放松橡皮球,電解液就會被吸入玻璃管。注意控制吸入的電解液不要太多或太少,使密度計的芯管能上浮,不受上端阻力,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將密度計芯管懸浮在玻璃管的中心,然后讀取電解密度值;(讀數時注意與玻璃管內電解液液面保持視線水平,與密度計芯管相交的刻度線即為電解液的實測密度值。將測量轉換后的電解液密度與上次充電結束時的電解液密度進行比較,根據兩次的密度差判斷電池的放電程度。注:對于剛過電流放電或加蒸餾水的電池,不宜測量電解液密度。否則,由于電解液混合不均勻,測量結果會不準確。
3.電池端電壓的測量(1)單個外露電池單元電壓的測量。單個暴露的電池單元可以通過2.5V高速放電測量儀進行測量。如圖1-22所示,高倍率放電表的兩個觸點緊緊壓在電芯的正負極上。在5s內觀察放電表的電壓,并記錄電壓值。每個電池的電壓應在1.5V以上,并在5s內保持穩定;如果每個電池的電壓低于1.5V,但在5s內保持穩定,則意味著放電過度,應及時充電。如果電池電壓低于1.5V,并且電池電壓在5s內迅速降至1.5V以下,則電池有故障。
(2)單格鏈條不外露式蓄電池端電壓的測量對于單格鏈條不外露的蓄電池只能測量整個蓄電池的端電壓.采用專用的大量程高率放電計測量這種蓄電池方便而準確。這種放電計的正面表盤上設有紅、黃、藍色的條形,分別表明蓄電池的不同放電程度,其中紅色區域表示虧電或有故障;黃色區域表示虧電較少或技術狀況較好;綠色區域則表示電充足或技術狀況良好。如圖1-23所示:表面上的上、下兩條彩色條形圖,分別測量≤60Ah和>60Ah的蓄電池的放電程度。測量時注意:放電20秒,停止3分鐘,連續放電3次,以第3次為準。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