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拉雙擎E+,沒電的時候到底費不費油
插電式混動依然走在前列。然而,經常有數據顯示,在購買PHEV汽車回家的人中,只有不到10%的人實際上給電池充電并將他們的汽車用作混合動力汽車。這是一個無奈的數字,當然我們也無能為力。說白了,如果不是綠卡,可能根本沒人會買這種昂貴的新能源車。
我們的老百姓總是務實的。但是,買PHEV不插電,就生出了另一個跟車的成本有關的問題:插電混動不充電,那是不是就不花油了?我以前接觸過一些PHEV汽車。沒有電的時候,他們基本上比有電的時候消耗更多的燃料,但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并沒有把任何燃料消耗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就在昨天,我又試駕了卡羅拉雙擎E+。豐田中國“煞費苦心”一般設置一個剛好耗完所有電的路段,讓會場有人體驗下這輛完全沒電的車是什么感覺。
純電池續航和無電油耗
說白了,豐田是第一個開始玩油電混動的品牌。但直到卡羅拉/雷凌雙擎E+之后,豐田才有了在國內可以享受新能源車待遇的產品。在E+出現之前,雙引擎的雷凌/卡羅拉已經在國內市場建立了穩固的聲譽。其出色的燃油經濟性吸引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目光,同時也讓大眾對插電版的節油動力有了與生俱來的高要求。
E+為了滿足新能源榜單的評選標準——純電動續航50km以上(當時的政策標準現在已經改了),THS系統經典的鎳氫電池換成了三元鋰電池。在廠商的數據中,E+在充滿電的情況下,純電可以行駛55km。其實卡羅拉雙擎E+(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交給我們的時候,由于長時間開空音,續航時間只剩下不到42km了。在4名乘客、天氣炎熱以及空調從不高于23℃的情況下,該車在純電行駛約39公里后,電量已基本耗盡,無法再切換到純EV模式。考慮到客觀試駕條件,E+的續航數據比較真實,顯示的數據也比較準確。剩余續航能力和行駛里程之和始終在40km左右。
E+的電池組容量為10.5kWh,但根據工廠工程師的說法,電池在純電動模式下的SoC約為8-9kWh。行駛過程中,儀表指示的平均耗電量一直在17-19kWh/100km范圍內,與電池容量數據吻合較好。不過這種功耗還是比純電動車高一點,拋開空調制、乘客等外部因素,這也一定和PHEV車輛的重要性有關。
至于電池沒電空只能用混動模式的情況,試駕當天,這輛車在這樣的條件下跑了40多公里。全程車速盡量保持在60km/h,儀表顯示的平均油耗大體穩定在4.6L/100km。這個數字也是搭載4人,調整空23℃跑出來的,如果經常打車,計價器顯示有時可以低至4.5L/100km,但很難給出更低的數字。相反,如果你不在意油耗,正常駕駛,其實E+的平均油耗在5-5.5L/100km的水平,幾乎不會高于6。
值得一提的是,試駕當天,有人用極端的方式開出了平均油耗2.2/100km的E+。這個數字可以證明這款車的能力,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并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另外,沒電的時候掛B擋(強制動能回收擋)會多費油。
插入式和拔出式之間的技術差異
細心的人可能已經發現,豐田的主動混合動力系統在互聯網上有時被稱為THS-II,有時被稱為THS-IV。其實這兩個名字都沒錯,只是前者是從技術角度,后者是從產品角度。豐田THS系統從出現到現在,在基本的控制邏輯和原理上已經進化了兩代,但在硬件層面真正提升到四代。
邏輯層面,根據工程師的介紹,二代和一代的區別主要在于發電機端電壓等。第二代在發電機前增加了儲能模塊,可以立即為發電機提供幾百伏的電壓,效率更好。
但是實際的電控模塊、電機等部件可以通過實物直觀的看到,之前的改進帶來的硬件變化非常大。例如,最新上市的型號配備了方形截面繞組電機,其磁通量更好。
至于E+和普通雙擎,其實除了電池和充電模塊之外,本質上是一樣的。兩個動力系統的零件高度共享,基本相同。這也是為什么經常有人說“如果E+不充電,就當是豐田雙擎好了”。
鎳氫電池之所以被鋰電池取代,是因為鎳氫電池具有成本低、對溫度不敏感、安全性好等優點。所以豐田混動車從來沒有出現過電池組自燃的情況。但由于Ni-MH過充過放不易控制,能量密度低,不適合用作插電式和純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E+搭載的三元鋰電池組只比原來普銳斯使用的鎳氫電池組大一圈,但容量卻是后者的近10倍。
卡羅拉(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雷凌雙擎E+(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補貼后價格接近20萬,比普通雙擎版高出不少。這樣的定價,一方面插電版可以解決很多地區的車牌問題,吃的就是這碗“剛需”飯;另一方面,豐田的綠色品牌之路才剛剛開始,與松下在三元鋰電池上的合作似乎還很短暫。E+的電池成本壓不下來很可能是其定價高的原因之一。對于豐田來說,這兩款E+車型除了爭奪新市場,更重要的是為未來的電動化鋪路。比如明年純電動的C-HR和逸澤會進入國內市場。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