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質量最好的車 最值得買的suv排行榜
眾所周知,在大洋彼岸,一年一度的《消費者報告》將從路試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客戶滿意度等多個維度對全球各大汽車品牌進行評比。各品牌會取所有測試車輛的平均分,然后進行排名。
今年,《消費者報告》公布了2022年汽車品牌可靠性排行榜。統計數據樣本仍然高達30萬輛,而且要求是2000年到2022年,有的是2023年。
調查信息包括發動機、變速箱、車載電子設備等17個領域的故障信息,滿分100分。統計范圍涵蓋了24個主流汽車品牌,其中大部分是在國內銷售的,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與去年相比,今年汽車可靠性排行榜的品牌減少了四個,主要原因是樣本數量較少。具體排名榜單如下。
日本品牌依然走在前列
我們統計了兩個品牌去年和今年的可靠性數據。就榜單內容而言,日系品牌整體排名還是靠前的,前十占據一席之地。整個榜單中有現代、起亞、捷恩斯三個韓國品牌,排名在平均水平之上。
美系車和歐系車排名靠后。今年總體情況與前兩年相似,但有部分品牌排名發生了較大變化。
首先,總體靠前的日本和韓國的可靠性排名,這兩年變化不大。比如去年可靠性排名前三的雷克薩斯、馬自達、豐田,今年這三個品牌依然占據前四的三個位置。
緊隨其后的日本品牌是本田、斯巴魯、謳歌等。與斯巴魯和謳歌相似,這兩個品牌的可靠性排名去年都沒有發生變化。太穩了,可見日系產品在北美的霸主地位。
可以說雖然崛起的時間比較晚,但是搭載多用途自吸發動機的日系車出色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可以說是全世界一致的。
不過,日系品牌今年的排名也比較靠后,比如日產。
日產去年排名第9,今年跌至第15,在日系品牌中排名墊底。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日產在北美的銷量并不是很好。在產品陣容中,只有日產的Rogue(國內新奇駿(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不錯。以往銷量不錯的天籟(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和軒逸(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銷量排名大不如前。
奔馳墊底,寶馬相當出眾
在前十名品牌中,除了6個日系品牌外,德系品牌的存在感排名第二。寶馬和奧迪分別位列第二和第六,均較去年有了很大進步。
比如去年排名第15位的奧迪,今年直接提升了9個名次。是不是因為近兩年奧迪推出了很多e-tron電動產品,提高了車型的平均可靠性?
去年,寶馬僅排在第17位,而在過去的5年里,寶馬從未進入過《消費者報告》汽車可靠性排行榜的前五名。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寶馬的可靠性排名飆升至榜單第三,著實讓人有些意外。
今年,寶馬在北美市場也發布了多款新車型,其中不乏重磅產品,例如全新一代寶馬7系(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全新i7、寶馬iX(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寶馬M4(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CSL等。
甚至其首款氫燃料電池車型BMW X5 也是首批在北美推出的車型之一。不過隨著一批新品的上市,可靠性指標竟然上去了的原因是寶馬3系(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在《消費者報告》的細分評價中,給了寶馬品牌過高的分數,位居榜首2022 年最可靠的十個。其中一個模型,真正的主力。
在中國三大品牌中,BBA奔馳的品牌溢價最高,但今年奔馳的可靠性排名倒數第一。
《消費者報告》表示,“寶馬和奔馳的巨大差距是因為奔馳應用了很多先進技術,而寶馬新技術應用較少……#34;
不過,我覺得這個解釋有點牽強。奔馳應用了哪些先進技術?后輪轉向是按月收費的嗎?
除了BBA,大眾這兩年在歐洲品牌中的排名靠后,沃爾沃今年的表現也比去年略好,值得鼓勵。
美國品牌公約在底部,特斯拉有所改善
雖然《消費者報告》 是北美出版物,但眾所周知,它對北美本土品牌懷有敵意。例如,美國品牌通常在汽車可靠性排名中墊底。
倒數第二的吉普品牌今年的表現比去年好一些。至于以上,GMC、雪佛蘭、特斯拉、福特、凱迪拉克、公羊等品牌墊底。
性能不佳的美國車竟然排在最后,頗為搞笑。
其中,與去年相比,特斯拉的可靠性排名提升了不少。去年,特斯拉排名倒數第二,但今年僅排名倒數第六,進步顯著。
不過,特斯拉的品控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是事實。今年首批搭載4680電池的Model Y(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在特斯拉德州奧斯汀工廠小批量交付后,不少車主表示,這是目前車門鈑金和油漆方面最好的Model Y。
對于特斯拉的北美消費者來說,關上車門就能直接撞掉的劣質車門隔音罩,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