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繞”圈 手機地圖實時路況真的準確嗎
【太平洋汽車網 用車頻道】新春佳節,少不了走訪親戚上門拜訪,又或者出遠門呼吸新鮮空氣。去不熟悉的地方肯定會用到導航,但路有很多條,并不知道當前實際路況是怎樣。往往這時需要依靠導航中的實時路況來了解情況,但它能保證前面的實際路況就是它所顯示那樣嗎?下面我們找來主流很多人使用的兩款導航軟件進行對比,看哪個真的是靠譜的。
![]() | 體驗讀圖模式 |
● 實時路況是怎么監測的?
交通路況采集方法可以分為目前交通參數的采集方法可以分為固定型采集技術和移動型采集技術兩種。固定型采集技術是指運用安裝在固定地點的交通檢測設備對移動的車輛進行監測和采集交通參數數據的方法總稱。目前主要包括磁頻、視頻和波頻三種采集技術。
環形感應線圈監測器:路面最為常見的檢查設備之一,當車輛通過路面的線圈時即可產生感應電流。通過監測前后線圈的電流時間差來測車速和交通流量等數據。數據基本都為政府交管部門掌控,得到這些數據需要向政府交管部門購買。技術上非常成熟,一般鋪設城市的主干道和大路上,覆蓋并不全面這種方式工作的最大弊端是遇到惡劣天氣情況就無法工作,如水浸,大雪與暴雨等,或者出現交通事故時,此種情況也無法捕獲正確數據,因此會做出錯誤導航,并且設備安裝和維護不便。這種一般存在城市的主干道和大路上,覆蓋并不全面
路口攝像頭監測器:拍攝實時圖片進行智能化提取和對比分析,它可實時切換到事故或意外點,并且受天氣的影響不大。這種方式可記錄交通流量、車輛速度、車輛分類等數據。這種一般存在城市的主干道和大路上,現在逐步鋪設到大小路。最大弊端為數據計算量大,可能有延遲,并且空間覆蓋面比較小;數據同樣在政府交管部門手里,需要購買。主要為輔助測量交通流量。
超聲波(雷達)監測器:與線圈監測類似。通過定點發射波頻信號,監測道路車輛工作情況,主要可對交通流量、占有量、車輛存在情況進行監測,受天氣時間影響并不大,可全天候工作,通常鋪設在高速公路和主干道上。這種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出現事故意外時,容易誤判,安裝維護不便。同時數據也在政府交管部門手中。
電子標簽采集技術和汽車牌照自動識別技術:采用牌照或電子線圈感應技術,采集的數據有很強的連續性;可全天候工作。電子標簽需要有足夠裝車量才能有精確的數據。牌照自動識別檢測精度易受天氣和光源影響。這兩種方式只是輔助方式,常見于高速公路口出入口。
移動采集技術指運用安裝有特定設備的移動車輛(Floating Car)接收衛星信號或檢測道路上的固定標識物來采集交通參數數據的方法總稱。目前主要有基于GPS的采集技術、基于電子標簽的采集技術和基于汽車牌照自動識別的采集技術。
基于GPS浮動車技術:現在出租車、城市公交、長途汽車、物流車、警車等等工作車輛都裝有GPS,通過網絡把這些車輛的具體位置、車頭方向、車速等信息傳遞到數據中心,通過對比分析即可計算出路口數據。當某個區域內的車輛足夠多時,這種方法數據非常精確。現在GPS裝車率很高,非常容易得到數據,數據上也不存在壟斷的現象。高德、百度等地圖軟件都采用這種方式為主。唯一缺點的是,路況一直在變,數據傳輸并不能及時傳輸,有3-5分鐘延遲,并且該地區GPS裝車量不夠數據不準確。
基于移動通信網絡技術:采集移動網絡中的手機信號數據,經過濾后提供給交通信息中心。交通信息中心對手機信令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這種方式分析數據龐大,需要對數據篩選,數據及時并精確率較高,覆蓋區域范圍廣泛。
另外要做到更加精確的實時路況播報,需要人工參與。通過路口的警察等通告具體的交通信息,并且通過電臺廣播和互聯網發布。這種方式時效性稍低,但最為精準。
僅僅測量數據并不能滿足人們出現的要求的,需要有仿真模擬,計算出可能出現擁堵的情況概率,提早向出現的人們發出提醒。國內已經有很多家地圖導航商有獨立的數據處理中心,如高德、四維、九州聯宇等。下面就看看他們有多準確。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實用的用車知識,請點擊以下圖片瀏覽相關內容: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