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繞”圈 手機地圖實時路況真的準確嗎
【太平洋汽車網 用車頻道】新春佳節,少不了走訪親戚上門拜訪,又或者出遠門呼吸新鮮空氣。去不熟悉的地方肯定會用到導航,但路有很多條,并不知道當前實際路況是怎樣。往往這時需要依靠導航中的實時路況來了解情況,但它能保證前面的實際路況就是它所顯示那樣嗎?下面我們找來主流很多人使用的兩款導航軟件進行對比,看哪個真的是靠譜的。
![]() | 體驗讀圖模式 |
● 實時路況是怎么監測的?
交通路況采集方法可以分為目前交通參數的采集方法可以分為固定型采集技術和移動型采集技術兩種。固定型采集技術是指運用安裝在固定地點的交通檢測設備對移動的車輛進行監測和采集交通參數數據的方法總稱。目前主要包括磁頻、視頻和波頻三種采集技術。
環形感應線圈監測器:路面最為常見的檢查設備之一,當車輛通過路面的線圈時即可產生感應電流。通過監測前后線圈的電流時間差來測車速和交通流量等數據。數據基本都為政府交管部門掌控,得到這些數據需要向政府交管部門購買。技術上非常成熟,一般鋪設城市的主干道和大路上,覆蓋并不全面這種方式工作的最大弊端是遇到惡劣天氣情況就無法工作,如水浸,大雪與暴雨等,或者出現交通事故時,此種情況也無法捕獲正確數據,因此會做出錯誤導航,并且設備安裝和維護不便。這種一般存在城市的主干道和大路上,覆蓋并不全面
路口攝像頭監測器:拍攝實時圖片進行智能化提取和對比分析,它可實時切換到事故或意外點,并且受天氣的影響不大。這種方式可記錄交通流量、車輛速度、車輛分類等數據。這種一般存在城市的主干道和大路上,現在逐步鋪設到大小路。最大弊端為數據計算量大,可能有延遲,并且空間覆蓋面比較小;數據同樣在政府交管部門手里,需要購買。主要為輔助測量交通流量。
超聲波(雷達)監測器:與線圈監測類似。通過定點發射波頻信號,監測道路車輛工作情況,主要可對交通流量、占有量、車輛存在情況進行監測,受天氣時間影響并不大,可全天候工作,通常鋪設在高速公路和主干道上。這種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出現事故意外時,容易誤判,安裝維護不便。同時數據也在政府交管部門手中。
電子標簽采集技術和汽車牌照自動識別技術:采用牌照或電子線圈感應技術,采集的數據有很強的連續性;可全天候工作。電子標簽需要有足夠裝車量才能有精確的數據。牌照自動識別檢測精度易受天氣和光源影響。這兩種方式只是輔助方式,常見于高速公路口出入口。
移動采集技術指運用安裝有特定設備的移動車輛(Floating Car)接收衛星信號或檢測道路上的固定標識物來采集交通參數數據的方法總稱。目前主要有基于GPS的采集技術、基于電子標簽的采集技術和基于汽車牌照自動識別的采集技術。
基于GPS浮動車技術:現在出租車、城市公交、長途汽車、物流車、警車等等工作車輛都裝有GPS,通過網絡把這些車輛的具體位置、車頭方向、車速等信息傳遞到數據中心,通過對比分析即可計算出路口數據。當某個區域內的車輛足夠多時,這種方法數據非常精確。現在GPS裝車率很高,非常容易得到數據,數據上也不存在壟斷的現象。高德、百度等地圖軟件都采用這種方式為主。唯一缺點的是,路況一直在變,數據傳輸并不能及時傳輸,有3-5分鐘延遲,并且該地區GPS裝車量不夠數據不準確。
基于移動通信網絡技術:采集移動網絡中的手機信號數據,經過濾后提供給交通信息中心。交通信息中心對手機信令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這種方式分析數據龐大,需要對數據篩選,數據及時并精確率較高,覆蓋區域范圍廣泛。
另外要做到更加精確的實時路況播報,需要人工參與。通過路口的警察等通告具體的交通信息,并且通過電臺廣播和互聯網發布。這種方式時效性稍低,但最為精準。
僅僅測量數據并不能滿足人們出現的要求的,需要有仿真模擬,計算出可能出現擁堵的情況概率,提早向出現的人們發出提醒。國內已經有很多家地圖導航商有獨立的數據處理中心,如高德、四維、九州聯宇等。下面就看看他們有多準確。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實用的用車知識,請點擊以下圖片瀏覽相關內容:
● 實測手機地圖實時路況靠譜不?
這次主要測試較多人使用的兩款手機地圖軟件IOS版下面簡稱G地圖和B地圖。兩個軟件整體大同小異,操作界面風格非常想象(好用就是王道,管他誰山寨誰)。B地圖比G地圖多了全景模式。
● 主干道路況顯示
下班晚高峰時期行駛在廣州天河的主干道上添堵,測試兩款軟件對路況反應如何。傍晚時分走在市區內的主干道,必定遇到擁堵,只要沒有發生交通事故基本上都是走走停停,不會堵死。在廣州大道北向南近天河立交道路因路口車流匯聚出現擁堵。實際上通過路口后車流得到一定程度的疏通,僅為路口堵塞。B地圖標識為整條路都是黃色緩行;G地圖則一小段紅色表示擁堵。總體上這個地方G地圖路況表示較為精準。
主干道紅綠燈轉彎地方同樣為堵塞的黑點,車流容易堵塞很長的距離。在此處,B地圖顯示一直為黃色緩行;G地圖則顯示一段綠色在拐彎處顯示黃色緩行。這此兩個地圖都顯示不太精準,因這路口都立體有上下兩層路,B沒有顯示出上下路況,一條黃色緩行代表整條路以免也太籠統了;G則顯示上下路況,但上層路況有明顯堵塞,卻沒有標識得非常清楚。實際上路況為:下層直行路況通暢,上層轉彎道有明顯堵塞,為紅綠燈堵塞。
立交橋也是城市道路的交通黑點,出口眾多很多不熟悉的司機容易在此迷糊,不知往哪里走,導致立交橋上面容易堵塞。B地圖沒有顯示立交橋上的轉盤路況,不能讓司機提前知道哪層轉盤通暢可行駛;G地圖則清楚顯示每層轉盤的路況。此種情況下G地圖更人安心。
通往市區主干道上下班高峰期同樣容易堵塞。所經過的為紅綠燈堵塞黑點,B地圖顯示整條路為黃色緩行,在轉盤位置沒有顯示路況;G地圖則清晰表明紅色擁堵路段,并且標明了轉盤位置哪個地方開始緩行擁堵。實際路況為從轉盤位置就開始有點點堵,行走到主路上走走停停更加明顯,屬于擁堵。這次G地圖更加靠譜。
城市道路在同一個空間里面有著上下兩條路,更加考驗地圖軟件對路況的精確和靈敏度。實際路況主干道下層為車多但通暢路況,B地圖則統一上下層為黃色緩行;G地圖則顯示為綠色通暢路況。上層路口的確有紅綠燈擁堵,但下層通暢,明顯G地圖路況顯示更加精準和靈敏度高,能區分多車擁堵與多車通暢情況。
城市的通暢路段,兩個地圖都能出色顯示該路段情況。因此通暢路段對兩款地圖考驗并不大。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實用的用車知識,請點擊以下圖片瀏覽相關內容:
● 小路路況顯示
市區的部分小路B地圖和G地圖均有路況顯示,但實際路況為紅綠燈的輕微堵塞,B地圖上以黃色標識緩行路段;而G地圖則為綠色通暢路段。這個情況G地圖表現并不讓人如意,極可能屬于個別情況。
小路顯示方面,B地圖的確沒有G地圖那么完善,先拋開是否精準問題,有小路路況的G地圖給能給人依賴的感覺。假如你出行需要經過小區附近的小路,出行前看好了地圖選擇通暢的小路繞開擁堵路況,相信你整天工作都會舒心不少。
在一些小路上的路況顯示便可了解到B地圖與G地圖的差異。同一的小路同一時間,G地圖有精準的實時路況播報,但B地區從主干道進入小路時,實時路況就中斷了,沒有任何路況信息。這一點非常容易影響導航所選擇的的路線規劃。
實際上有小路路況播報并不是十分精準,但總比沒有的要強。實際路況是暢通無阻的路,G地圖卻有時會顯示黃色緩行或紅色擁堵路況,讓人并不十分放心去相信。地圖路況錯誤也容易影響導航時的選擇,容易造成繞遠路多排放二氧化碳。
實測小結:測試結果明顯G地圖實時路況更加準確,并且有很多小路的實時路況。B地圖相對來說稍微差一點點,但主干道上同樣精準。導致兩款地圖軟件實時路況有這樣打的差異的重要原因是:兩家地圖軟件采集實時路況數據不一樣。以廣州等大城市為例,G地圖獨立采集的浮動車數據為主,線圈攝像頭為副,直接采集數據分析;B地圖通過別人的浮動車數據來分析實時路況。相比下G地圖擁有自己的數據來源,而B地圖并沒有。
● 總結
兩個地圖軟件的路況播報各有優勢,總體上并不能做到十分完美。顯然看出G地圖比B地圖來得要準確些,而且還有B地圖沒有的小路實時路況。如此的差別的重要原因是G地圖有其自己的獨立數據來源,路況信息采集較快,它的實時路況信息可信度較高。B地圖的實時路況信息有點籠統,高峰時期很容易出現黃色緩行的標識,盡管該道路還是暢通的。
小貼士:能看到路況實拍圖片出行更安心。監控錄像數據一般都掌握在交管公安部門手里,并不能隨意查看。但現在很多大城市的公安部門都推出可以觀看實時路況的軟件,通過該軟件可觀看部分監控實時畫面,畫面大概延遲1-2分鐘,自己看比地圖軟件更加精準。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實用的用車知識,請點擊以下圖片瀏覽相關內容: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