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視頻分析(10) 緊急避讓如何操作?
【太平洋汽車網 用車頻道】由于工作關系,我經常需要挖掘一些事故視頻進行分析,看得越多,對事故的防范心理就越強。不過,老是看到被撞得稀巴爛的車輛總感覺不是很爽。最近在微博熱傳的一則視頻剛好可以給我換換口味——遇險卻能緊急避讓而毫發無損,這位當事司機的反應能力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想不到現實生活中居然有這種電影特技般的情景。“緊急避讓”這種關鍵時刻的救命絕技,很值得我們好好探討一番。
● 如果您想回顧前九期事故視頻分析文章,可點擊以下鏈接瀏覽精選內容:
事故視頻分析系列文章精選:
//www.egb634.com/jingxuan/article/16/
● 事件回顧:技術高超司機瀟灑避過高速事故
這起事故的發生地在韓國,視頻是由一位車主車上的行車記錄儀拍攝的,只有21秒。正是這短短的21秒,讓我們見識了緊急避險操作在千鈞一發之際的救命作用:
【千鈞一發!牛逼司機瀟灑避讓高速失控翻轉小貨車】
事件的起因與一輛疑似爆胎失控翻車的小貨車有關。小貨車司機遇上的情況同樣屬于緊急避險,但是,小貨車司機的操作不當,再加上小貨車幾乎沒有主動安全配置,最終導致翻車。
正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小貨車身上時,卻出現了更驚險的一幕:一輛黑色轎車從內側超車道閃出,隨后以S型的行車線路瀟灑地避開了橫在路上的小貨車。從視頻當中,我們無法看到黑色轎車司機當時的表情,但從車輛連貫的緊急避險動作看,我們猜測這輛黑色轎車配備了ESP系統,而且這位司機的操作也堪稱“教科書式”。
在緊急避讓步驟二時,我們不妨從轎車司機的操作中猜測其當時的反應:由于轎車此前處于內側超車道,因此車輛只能向外側車道方向避讓;在轎車向外側避讓的過程中,司機仍密切留意其后方車輛的動態(包括拍攝車及目標車道隨后駛來的那輛大貨車),迅速跨越拍攝車所在車道,并且選擇外側第二車道作為目標車道。
整個緊急避讓操作可謂一氣呵成,雖然這可能與轎車的ESP系統及時介入有關,但我們還是不得不佩服這位轎車司機過硬的駕駛技術以及冷靜的處理方式。在整個過程中,轎車司機采取了三個關鍵操作:一個是始終保持剎車減速(轎車之前處于內側快車道,車速較快,不減速的話很難進行緊急避讓),踩死剎車讓ABS發揮作用;另一個是調整車輛方向進行避讓時,采用快速打方向的方式,避免車輛轉向過度失控;第三個是完成避讓后迅速駛離車禍現場,避免自己遭受追尾意外。
什么是ESP?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簡稱。由于博世是第一家把電子穩定程序投入量產的公司,其產品簡稱就是ESP,因此ESP幾乎成了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代名詞。ESP系統由控制單元及轉向傳感器(監測方向盤的轉向角度)、車輪傳感器(監測各個車輪的速度轉動)、側滑傳感器(監測車體繞垂直軸線轉動的狀態)、橫向加速度傳感器(監測汽車轉彎時的離心力)等組成。控制單元通過這些傳感器的信號對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判斷,進而發出控制指令,能夠探測和分析車況并糾正駕駛的錯誤,防患于未然。以下這段視頻就清楚解釋了ESP的工作原理:
● 緊急避險操作:剎車同時迅速打方向避讓
需要緊急避讓的情況并非只在高速公路上出現。我們在日常行車的過程中,也會遇上諸如行人突然橫穿馬路、路中間突然出現障礙物等突發情況,此時也需要進行緊急避讓。汽車業內有一項衡量車輛安全性的“麋鹿測試”,模擬的就是日常駕駛中容易遇到的障礙物緊急避讓狀況。看完以下這段視頻,大家就會對緊急避讓有更直觀的了解:
【“急中生智”——緊急避讓麋鹿測試】
看完以上的講解視頻,我們來概括一下緊急避讓操作的步驟:
步驟一:馬上減速。遇上緊急情況,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讓車輛慢下來。
● 網友疑問解答:
看完上面兩張圖片,不少網友在評論中提出質疑:為何手動擋車型急剎時要同時踩下離合器踏板?發動機失去牽引制動不是更危險嗎?其實,手動擋車型緊急避讓急剎時踩下離合器踏板,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去考慮:
1、手動擋車型急剎后很容易憋熄火,這是因為沒有及時踩下離合器踏板的緣故。將車剎停后,誰都不能保證沒有二次事故發生。萬一車輛熄火了,二次事故又近在眼前的話,你想躲都躲不掉。所以,急剎的同時踩下離合,避開危險后就能馬上開車離開危險地點了。
2、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遇上這種緊急情況時,腦袋都是一片空白。在精神高度緊張的關頭,駕駛員是最容易出現“油門當剎車”的誤操作的。急剎時將離合器踏板也踩下,就能切斷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即使誤踩油門也不用怕車輛會繼續前沖。
步驟二:快速打方向避讓。第一次打方向避開障礙物,同時確定避讓路線;第二次反打方向時,在ESP協助下修正車輛,恢復正常行駛狀態。
步驟三:成功避讓后馬上駛離。這里我們必須要留意,那就是避讓之后絕對不能像講解視頻那樣停車(視頻是為了講解需要而停車),必須立即駛離,避免被后車追尾!
以上三個步驟就是緊急避讓的操作要點,我們可以將這些步驟簡化成口訣記憶:一剎二轉三避讓。知道了緊急避讓如何操作,我們就萬事大吉了嗎?當然不是,我們還要牢記以下三個注意事項,才能最大程度地確保安全。
注意事項一:日常駕駛時切勿關閉車身電子穩定系統。關閉了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車輛,相當于一個移動隱患。千萬不要對自己的車技過于自信,認為自己可以在緊急情況時輕松控制車輛的軌跡。要知道,即使是頂尖的賽車手,緊急避讓時如果離開了ESP系統的輔助,照樣會甩尾失控杯具收場。
注意事項二:沒有配備ESP系統的車輛絕對不要高速閃避。沒有ESP的車輛相當于關閉了ESP的車輛,遇上緊急情況時只能盡量剎車,實在剎不住的話寧愿用車側撞向路邊隔離帶,也絕不要高速閃避,否則極易失控甚至翻車!
注意事項三:與前車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很有必要。有網友提醒我,文章看頭視頻那輛黑色轎車的司機只是運氣好而已,他離前車的距離太近了,因此只能緊急避讓。的確,如果與前車的距離足夠的話,我們只需要及時剎車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冒險進行緊急避讓。因此,我們開車時要與前車保持足夠的車距,否則緊急避讓也是白搭。
● 留心觀察路況可預知危險
即使我們看了緊急避讓的操作教程,也知道了緊急避讓的操作技巧,但真要遇上緊急情況,恐怕還是有很多人會手足無措。緊急避讓并非人人都能熟練掌握的簡單駕駛操作。既然如此,我們能否預知危險,爭取不要遇上緊急避讓的情況呢?答案是可以的。
【提前觀察很有必要 柳實教你提前預見行車危險】
在以上這段視頻中,柳實教授就提到了開車時預知危險的方法。在行車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判斷,提前預見危險的存在甚至發生,這就是駕駛員需要具備的“預見性駕駛”技能。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情況提前預見危險呢?
通過細心的觀察,我們就能提前預見危險,及早避開可能會出現的危險情況。
● 養成良好駕駛習慣遠離事故
不管采取哪種方法去避險,前提都是駕駛員必須集中精力駕駛,并且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這樣才能保證遇上緊急情況時,駕駛員能夠及時作出正確的反應。
1、高速行駛保持安全車距
保持安全車距相當重要,萬一遇上突發情況,我們也有足夠的反應距離和時間。這個安全車距可以簡單理解成與車速數值相當:當車速為100km/h時,安全車距為100米以上;當車速在100km/h以內時,安全車距不少于50米。若遇上雨、雪、霧等不良天氣時,更加需要增加行車距離。
2、駕駛時避免分心
這個很好理解,相當于駕駛時要集中精力。道理很簡單:一心難以二用,更何況是在速度與危險同時具備的開車過程中?遇上緊急情況時反應慢,與自殺沒有分別!
3、盡量遠離安全系數低的車輛
文章開頭那段視頻中失控翻車的小貨車,就是典型的安全系數低的車輛,類似的還有大貨車、外觀殘舊的車、捆綁貨物的車等。
4、盡量在中間車道行駛
我們建議,只要條件允許,一定首選在中間車道行駛。這是因為萬一遇上突發情況,我們還可以左右躲閃緊急避讓,也能避免與對向失控車輛或飛來的異物相撞。
總結:緊急避讓并非難得一見的高超駕駛技術,而是任何駕駛員都有可能用上的必備駕駛技能。遇上緊急避讓的情況,相當于遇上車輛爆胎,說不準什么時候就讓我們碰上了。因此,我們必須牢記緊急避讓的操作技巧,那就是剎車減速的同時迅速打方向避讓。此外,我們還要養成開車時留心觀察的習慣,提前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盡量避免需要緊急避讓的情況。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