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推動,而非創造--賽車營銷策略的運用 |
[05-11-29 16:02] 太平洋汽車網 責任編輯:lishumei |
汽車業中有一句話:賽車是汽車營銷的最高境界。因此才有了汽車巨頭在賽車場上一擲萬金的豪爽,無論是法拉利車隊的F1車王舒馬赫,還是雪鐵龍車隊的WRC戰神勒布,都與其背后的汽車品牌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然而,即使是最熱衷于用賽車營銷說事的人,恐怕也無法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實際上,賽車營銷并不是萬能的,中國汽車市場尤為如此。
要證明這個現象有很多例子可舉,但是最現成的應該是雪鐵龍車隊所使用的賽納WRC戰車,凡是曾親臨WRC賽場的人,凡是親眼見過賽納戰車在WRC賽道中縱橫馳騁的人,相信都會為賽納不可思議的動力、操控性所震撼,實際上在筆者所接觸過的國內賽納用戶中,幾乎100%都曾經在電視中或者現場欣賞過賽納的驚人表現,為之折服并最終成為賽納的忠實擁躉。然而賽納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與其世界拉力賽之王的地位卻是如此的不協調,這也確實是件挺怪的事。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需要真的對"賽車營銷"策略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賽車營銷的直接目的,是通過這項集驚險、技巧、觀賞性于一體的運動,吸引眾多車迷的注意,并進而使其對某汽車品牌產生相當高的品牌喜愛。因此賽車營銷策略能否在一個市場范圍內取得良好的效果,直接取決于這個市場范圍內消費者對賽車的喜愛程度。在中國,我們能夠認為賽車文化已經普及了嗎?或者換一個問題:中國人真的喜歡賽車嗎?相信凡是親歷過歐洲賽車現場的人,都會得出否定的答案。再回過頭看剛才所舉的賽納的例子,算上今年,賽納已經連續第三年拿下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的桂冠,可是連世界公認最具觀賞性的F1,都無法保證在中國的上座率,更別說實戰性高于觀賞性的WRC了--你是世界冠軍,但誰知道呢?
其次,賽車直接體現了其產品的最佳競爭力所在。國內消費者普遍覺得賽車都是經過改裝的,和民用車是兩回事。殊不知賽車的改裝充其量只能強化某一性能,卻無法真正"化腐朽為神奇",賽車最終的表現依然與其原車型的特點密切相關,因此通過賽車比賽,能夠使其原型車的優勢被放大表現出來,這也是賽車營銷策略的目的之一。
今年的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上海大眾333車隊和東風雪鐵龍海淀駕校車隊之爭,公允地說,無論是上海大眾POLO,還是東風雪鐵龍的富康,在今年的場地賽中的表現都可以用"完美"來形容,雖然最終海淀車隊以一分的微弱優勢戰勝上海大眾333捧得年度總冠軍,但對于兩個廠家而言都是贏家,因為通過在賽道中的激烈角逐,兩款賽車已經充分表現出了彼此的競爭力所在:POLO充分體現出其爆發力強勁、傳動系統堅固的特點,而富康則也表現出了底盤技術優勢、操控性極佳的特點,而它們所表現出的不同特點,恰恰也是兩款產品的優勢賣點所在,最終只是因為富康的過彎能力略勝一籌而勝出。
綜上,賽車對于汽車營銷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放大--濃縮--散播三個過程,即:將產品的固有優勢放大,將對產品優勢的表現濃縮到賽場,利用賽車運動的魅力予以散播,因此賽車營銷只能起到一個推動力的作用,卻無法無中生有,因此作為汽車廠商而言,并不是投入巨資改裝幾輛賽車,希望通過參賽的表現為產品的銷售尋求突破--那是賭博,不是營銷。同時,即使你的產品在賽場上戰無不勝,同樣不要奢望賽車之王的光環立刻就讓銷售榜閃閃生輝,這中間同樣也需要完善的信息傳遞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