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是陸地上的飛行器 了解飛機原理的人都知道,飛機能飛上天全都因為其在起飛加速過程中產生的升力,將其送上藍天,而從飛機誕生之日起一門新的科學也隨之誕生了,這就是空氣動力學。 與飛機不同的是,F1賽車對于空氣動力學應用的追求是完全反向的,為了“防備”賽車在高速行駛中飛起來,需要通過一些空氣動力學部件給賽車一定下壓力,同時為賽車提供抓地力,而F1賽車也有了自己的翅膀——前定風翼和后定風翼以及其他空氣動力學部件。空氣動力學在F1賽車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讓定風翼產生的下壓力為輪胎提供足夠的抓地力,另一個則是盡量減少賽車行駛中的空氣阻力。 在早年的F1比賽中,賽車與普通汽車看起來差別不大,但自從空氣動力學引進后,F1賽車開始出現了顯著變化,首先就是定風翼的產生。定風翼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實與我們所看到的一架普通飛機的機翼是一樣的,最大的區別在于當飛機機翼因為飛機提速而產生足夠升力時,賽車定風翼則將機翼的升力工作原理進行倒置。反向安裝的前、后定風翼將會使空氣產生下降的力量,一般我們將其稱為“下壓力”,以保證高速行進中的賽車“抓住”地面不會引起大幅擺動甚至是漂浮乃至側翻。一輛F1賽車的定風翼能產生相當于賽車重量3.5倍的下壓力。 上世紀60年代,定風翼開始應用于F1賽車上,導致F1賽車的速度普遍得到提高,但由于各個車隊在定風翼的使用上缺乏足夠的安全保障,隨之而來的是事故的增加,于是1970年F1規則對于定風翼的尺寸和應用作出了限制,這種限制一直持續到現在。 賽車定風翼處于不同角度下產生的下壓力是各不相同的,而前后翼的角度和賽道有直接的關系,因為空氣的阻力和下壓力是成反比例的,如果定風翼角度小,那么賽車的空氣阻力就小,最高速度就大,但是賽車缺乏下壓力和穩定性;相反,如果定風翼角度大,那么賽車的阻力就大,最高速度受影響,但是賽車在彎道的抓地力就強。所以,根據賽道的不同,定風翼設置的角度也不同。一般來說,如果賽道直道長,例如德國霍根海姆和意大利蒙扎,那么就調小角度;如果賽道彎道多,那么角度就比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