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2024年的9月底,這兩個月正是汽車市場金九銀十的關鍵時期,各家新品紛紛推出主力產品的迭代來爭奪市場。而這次要說到的是極星汽車,背靠兩大集團,可以說人、錢、技術樣樣不缺,可是它的市場表現卻沒掀起任何波瀾,這是為何?

口說無憑,先看證據。數據顯示,2023年,極星汽車全年全球的汽車總銷量僅有5.46萬輛,并沒有達到當時設定的6萬輛目標。在中國市場更是慘淡,2021-2023年的銷量分別為2048輛、1717輛和1100輛,即便時間放到現在,在第三方網站上甚至查不到月銷量數據,著實令人唏噓。

銷量不景氣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裁員。據相關媒體報道,將會在9月裁員30%,并且將剛成立不久的上海總部整體搬遷至南京,成都工廠也可能關停。值得注意的是,這也不是極星汽車第一次裁員了,在今年1月,極星就已宣布全球裁員15%的計劃,然而當時極星還表示不涉及中國市場,半年過去,現實還是擊垮了當時的保證。

這家成立于2017年的初創電動汽車公司,定位便是豪華純電高性能汽車品牌,總部位于瑞典哥特堡。造化弄人的是,自成立以來,極星汽車已經更換過6任中國區CEO,去年6月其還與星紀魅族集團建立面向中國市場的極星科技。此番種種,都能看出其想要在中國市場奪得一片天。

不過,事與愿違,極星的努力和市場的表現恰恰卻成了反比。或許有人會覺得是因為產品不夠優秀,實則不然,真要論產品力,極星品牌從不含糊。就拿極星汽車旗下的Polestar 4來說,采埃孚的CDC減震器、德國調校的底盤架構、最快3.8s的零百加速和原創且有辨識度的外觀設計,每一樣參數拿出來都獨具特色。

產品本身沒問題,向上追責就不難看出問題出在宣發和定位。在財務狀況如此緊迫的情況下,極星還選擇將成都天府國際賽道上的一個彎道命名為極星彎,這在賽車氛圍并不如此濃烈的中國市場,花費大價錢,獲得的宣傳效果往往并不立竿見影。

其次到品牌定位,正如前面所說,極星在誕生之初的定位就是豪華純電高性能汽車品牌,有這樣的底氣,可能源于資源的優勢,可是市場對這個新生品牌并不買賬。高端品牌需要的是人無我有的壁壘,極星作為一個純電動汽車品牌,在智能化上的優勢比不過國產新勢力,反倒是底盤做到了優質水平,然而這個方面消費者早就固化了燃油車更好的印象。極星兩頭不著地,沒有技術壁壘也難讓消費者為信仰充值。

極星品牌的困境,反映出的就是品牌宣發不重視,產品定位不明晰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極星已經為了品牌調性犧牲了在市場上走量的能力,極星想要獲得銷量上的提升,最直接了當的辦法就是推出海量產品,下沉市場,但這又和自己的調性有了沖突。處處掣肘,極星未來的路該怎么走,還是得他們自己探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