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很多人調侃BBA的電動車為“雜牌”,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不少人對這些老牌大廠情有獨鐘。

或許是年輕時許下的開上BBA的愿望情懷使然,又或許是對老牌豪強的造車底蘊更為信任,因而在新勢力們大行其道的當下,一些人依舊將選購的目光瞄向了BBA。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BBA畢竟有著深厚的底蘊,因而做出的電動產品并沒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的不堪。其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BBA的電動車型都有著不小的優惠幅度,這就帶來了機會。比如說奧迪Q4 e-tron就不失為一款難得的寶藏車型。

一方面,雖然普遍有優惠,但很多BBA的電動車型在算上了優惠之后,價格也并不足夠接地氣。但奧迪Q4 e-tron不一樣,眼下經銷商的報價在18萬多到23萬多,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屬于夠一夠能夠摸到的程度,并非那么地遙不可及。
另一方面,奧迪Q4 e-tron在產品力上也并沒有糊弄。比起一些仍舊在油改電的新能源車型,奧迪Q4 e-tron脫胎于純正的純電平臺MEB,因而在基礎層面是有保障的。

提到這兒或許有人會說大眾ID系列用的就是這個平臺,奧迪Q4 e-tron也用這個似乎拉低了身價,有著“換殼”之嫌。
但要知道,同樣身為緊湊級SUV的ID 4X和ID.4 CROZZ除了入門版外,其他車型版本的售價也要十八九萬,四驅版本更是要23萬多,這樣的價格已經基本與奧迪Q4 e-tron持平。
再者,奧迪再怎么說也是豪華品牌,大眾在用料等方面終究會與其有著一定的差距。如此一來,在差不多價格的情況下,奧迪Q4 e-tron既有著品牌光環也有著更好一些的用料等,那么究竟是不是換殼已經不重要了。

眼下新勢力雖然勢頭很強,但有一個問題是在底盤和操控上普遍孱弱。電動化可以彎道超車,但這些內在功底需要時間積淀。而奧迪Q4 e-tron作為老牌大廠出品,在底盤和操控方面向來是強項,很多相對比較傳統的用戶會更加看重這一點。
當然需要說明是,相比于新勢力,奧迪Q4 e-tron在智能化的層面確實有些不夠先進。車機很傳統,智駕方面也僅有很基礎的一些功能,不過好在內飾還留存著些許奧迪科技的氣息。

如果你對智能化比較在意,那么奧迪Q4 e-tron可能不是你的菜;但如果你對智能方面并不怎么感冒,相對更為看重底盤這些更為基礎的東西,那么奧迪Q4 e-tron或許會是個很不錯的。
BBA的品牌光環,20萬左右的價格,純電平臺的出身以及比較在線的產品力,放眼BBA里面,你很難再找出這么一款以不高的入手成本就能獲得且具有不錯產品素養的純電車型。

電動化的大勢下,傳統豪華品牌的確遭受了不小的沖擊,但也不得不說,BBA們的光輝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