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說刊行業|奇瑞集團旗下高端品牌星途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市場危機。自2018年推出以來,星途以“中國版雷克薩斯”為愿景,試圖通過技術突破重塑品牌高端形象。然而,七年過去,其銷量表現與戰略目標差距懸殊,尤其是新能源序列星紀元系列的市場潰敗,成為奇瑞高端化進程中的“滑鐵盧”。
2024年,星途全系銷量僅14.1萬輛,同比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1.2個百分點,新能源滲透率不足30%,顯著落后于行業35%的平均水平。曾被寄予厚望的星紀元系列表現尤為慘淡:2024年全年總銷量不足2.8萬輛,其中ES車型累計僅4220輛,ET車型雖售出2.3萬輛,但2025年2月銷量驟降至407輛,較2024年12月峰值暴跌近90%。最新推出的星紀元ES增程版以15.28萬元的“掀桌價”入市,但2月銷量僅316輛,品牌整體陷入“無爆款”困局。

星途長期未能擺脫“奇瑞高端版”的標簽,消費者對其溢價能力存疑。例如,星紀元ES起售價21.59萬元,競標小米SU7、極氪007等品牌力更強的車型,但用戶普遍認為其“高價換殼”奇瑞產品,缺乏高端品牌應有的價值認同。
相比之下,領克依托沃爾沃背書、極氪借力吉利生態,品牌路徑清晰,而星途復雜的品牌層級(奇瑞-星途-星紀元)反而削弱了市場認知。

值得一提點是,星紀元系列頻發的質量問題進一步瓦解了消費者信任。車質網數據顯示,該系列投訴集中于續航虛標(部分車型實際續航不足標稱值的50%)、車機卡頓死機、變速箱失速等核心部件故障。此外,技術迭代緩慢也成硬傷:2025年星紀元ET仍搭載8155芯片,而競品已普及8295芯片;增程技術雖宣稱“黃金續航”,卻因理想、問界等品牌的市場先發優勢難以突圍。
星途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嚴重滯后。當比亞迪e3.0平臺已成熟應用三年、新勢力純電占比超80%時,星途直到2023年才推出兩款純電車型,錯失油電切換紅利。增程市場亦面臨圍剿:智界R7單月銷量破萬,理想L6以“家庭場景”占據用戶心智,而星紀元ET增程版因供應鏈管理混亂、品控不穩,銷量不及競品零頭。
后續,各種因素造成或許是定價策略備受詬病,星紀元ES減配空氣懸掛后仍定價21.59萬元,被小米SU7、智己L6等以更強配置和品牌力碾壓。

星途的營銷被指“史詩級災難”。高調發布會后缺乏持續傳播,用戶共創活動近乎空白,反觀比亞迪漢通過長期互動維持熱度。渠道端亦問題重重:經銷商網絡擴張緩慢(2024年僅460家,遠低于鴻蒙智行近1000家),且售后推諉、維修效率低下,甚至有售后人員直言“設計缺陷無法修復”。為應對困境,星途近期合并星紀元APP以整合資源,但用戶反饋顯示,品牌認知度低仍是根本障礙。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多次喊出“不客氣了”的豪言,但對于星途品牌來講市場回應冷淡。汽車說刊認為,高端化需長期積累,星途亟需解決三大矛盾:質量與價格的匹配度、服務與高端定位的契合度、品牌與技術敘事的說服力。若無法扭轉“修車排隊”的負面印象,奇瑞的“塔尖夢”或將止步于口號。
星途的潰敗折射出中國車企高端化的普遍困境,技術堆砌≠用戶買單,品牌溢價≠價格虛高。當市場從參數競賽轉向體驗競爭,奇瑞若不能以用戶思維重構產品與服務,星紀元的“迷失”或將成為傳統車企轉型的經典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