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啟示錄:中韓汽車設計的楚漢之爭
看過車展的“老司機”們當然知道,那些豪車和美腿無疑是最搶眼的,但今天我們說的是大多數人觸手可及的品牌,更確切地說是中韓車企的設計故事。為什么要把它們放在一起?因為在中國品牌向上發展的道路上,首先遇到的對手是韓國人。
●我們來看看最近的情況。
從韓系車的國內銷量數據來看,他們今年真的是遭遇了難得的寒冬。1-9月,現代品牌較去年下降37.18%,起亞暴跌51.66%。2021年的戰斗即將結束,估計他們的銷售部門要面對年初定下的目標,欲哭無淚。可悲的是,除了國內市場,現代起亞北美的銷量也呈現下滑趨勢。
韓國人已經很久沒有收到這樣的成績單了。韓國車怎么了?客觀來說,這與中國汽車市場的特殊性有關。大家都能感受到中國品牌這幾年的向上發展,韓國體系外的合資品牌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夾縫中的生活真的很辛苦。但除了這些外在因素,韓國人也應該思考自己的問題。
他們的產品優勢在哪里?美麗的外表?高配置?高級質感?品牌牛?在這些方面,中國品牌似乎并不比現在差。怎么證明?讓我們看一組數據。以下是中國品牌車企銷量前三名。
如今國內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消費者買車的選擇太多。即便如此,中國品牌仍保持穩定增長。除了中國車企在技術上的積累和突破之外,這背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他們汽車的價值越來越高,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審美需求。設計被認為是許多人買車時首先考慮的因素。在提升面值這件事上,中國品牌車企其實花了不少功夫。
●外國“大牛”助力中國設計
-吉利:從KC概念車到柯靈01
本屆廣州車展中國品牌仍在爭光,新車的關注度不比合資品牌差。先來看看吉利展臺。全新帝豪(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GL正式亮相。不要低估這輛車的潛力。上半年中國最受歡迎的10款車中有9款是合資車,唯一一款中國車是吉利帝豪,帝豪GL(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車身尺寸比它更大,內外設計也煥然一新,正以月銷量突破萬輛的趨勢追趕前幾兄弟。
吉利之所以在2021年上半年獲得中國品牌銷量冠軍,與幾年前引進的一位設計人才有關。他是彼得·霍伯里。他于2021年加入吉利,擁有40多年的經驗。此前曾任職福特、沃爾沃,并取得設計總監甚至設計副總裁的職位。正是這樣一個大咖產業的加入,才扭轉了吉利的設計。
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吉利發布了限量版柯靈01。其實除了專屬的車尾標識之外,它和普通版的主要區別在于車身配色。相信大家對柯靈01的設計的第一印象就是:個性!是的,它想要獨特性,為了獨特性,排除了流行的“大嘴”進氣格柵。
彼得·霍布里只是希望它足夠獨特。當然,個性的設計還不止于此。分體式大燈、空出風口、車身配色等很多細節都會讓你覺得很獨特。相信在柯靈品牌推出的第一天,他就確定了這種獨特而成熟的設計語言。不僅僅是SUV、汽車或者未來的跨界車型,他們都會繼承這種DNA。
國外設計師助力中國品牌——長城:哈瓦爾的蛻變,WEY的誕生,都離不開他。
再來說說中國品牌車企的另一個支柱:長城。這家車企的設計變更也來自一個外國人,即寶馬M的前設計總監Pierrre Leclerq,他負責寶馬X5(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和X6的設計,有著豐富的SUV設計經驗。
皮埃爾的到來,為長城建立了哈弗品牌全新的設計語言。哈弗H2s(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H6和剛剛發布的H4都遵循這種設計語言。哈佛在設計上的改變并不是完全從零開始,而是在當時的基礎上進行升級。
Haval設計其實并沒有展現出Pierre真正的實力,但WEY品牌是jeanpierre設計思想的載體。因為品牌定位比較高端,他的設計成本可以放寬一點,甚至工廠的生產標準也比哈弗高。最終的結果是本次車展亮相的VV7、VV5和P8。
要想定位高端,至少消費者會覺得“高級”。在WEY VV7的設計過程中,Pierre特意打造了超長的發動機艙、向后擴展的乘客艙,以及類似Coupe車型的車頂線條,讓VV7看起來像是一種大馬力的后輪驅動。這個車身姿態會不會和皮埃爾設計的寶馬SUV有關系?
大功率后輪驅動車型不僅在寶馬有售,下面這個設計特點讓我更加懷疑皮埃爾把原來的審美標準帶到了長城。
當然,我們不能靠這些設計細節來說皮埃爾的“依葫蘆畫瓢”,因為每個設計師都是一樣的。在公司工作久了,他的審美標準必然會受到熏陶。即使他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他固有的設計風格也會或多或少的體現出來。在奢侈品牌設計師的幫助下,WEY更加自信。
“中國豪華SUV品牌”的口號可能會讓大家覺得WEY太高調了,但我不得不承認,從造型設計的角度來看,它確實很受大家的歡迎,足以代表中國品牌車企的一線設計水平。同樣,奇瑞想打造一個高調的活動,但方式不同。
——奇瑞:向上之路不必推新品牌。
奇瑞全新SUV車型EXEED TX在千里之外的法蘭克福車展上進行了全球首發,吸引了眾多海外媒體圍觀。近日,廣州車展首次在國內亮相,定位高于Tiggo系列。幾乎代表了奇瑞在造型設計上的最高水平。
新設計的背后,當然有很大的幫助。他就是奇瑞的設計總監何伯。現在,他已經被派往歐洲建立奇瑞的海外設計中心。這款EXEED TX可能是他在奇瑞上海設計中心打造的最后一款車。與目前的Tiggo車系相比,EXEED TX采用了全新的設計風格,尤其是前臉造型更能讓人接受。
國際設計牛推出后,一開始不可能快速推出新一代設計語言。事實上,何伯在具體產品中的作用,也只是在這一兩年才真正發揮了實力,EXEED TX代表了他最新、最全面的設計理念。同樣,比亞迪招募了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走這條路。
-比亞迪:這只是開始。大招還在后面!
邀請外國設計師是目前幾乎所有中國品牌車企都會做的事情。畢竟從設計積累的角度來看,國外的設計師經驗比較豐富,但并不是所有的車企都會讓外國人當最高領導,他們的設計總監還是由中國人任命的。他們這幾年的汽車設計也很不錯,尤其是SAIC和廣汽的新車設計備受追捧。
其實設計總監的能力并沒有完全體現在做什么樣的產品上。汽車公司最需要的是為品牌規劃更長遠的未來。目前,中國大多數主流車企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設計方向,似乎都有著美好的未來。我們應該提前為中國設計鼓掌嗎?也許,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韓國汽車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韓系車之鑒與中國品牌的毫毛斧柯●韓國汽車和中國品牌的教訓
早期的中國品牌經常被貼上“山寨、模仿、抄襲”的標簽,但誰沒有這樣的舞臺呢?曾經的韓系車設計同樣糟糕,沒有任何自己的設計風格。最典型的例子:起亞曾經的旗艦車歐菲利亞斯,也有各種仿制品的痕跡。看看后來的起亞K7,你能想象它是同一個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產物嗎?
韓國人是怎么做的?同樣是吸引國外大牌設計師。不用說,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彼得·希瑞爾,他曾經為大眾和奧迪服務,當他跳槽到起亞時,他被稱為歐洲三大設計師之一。韓國人對人才遠比中國人開放,就像彼得·希瑞爾能爬到現代起亞集團副總裁&起亞汽車總裁的位置,設計師當汽車公司老板的反擊故事,在中國幾乎不可能上演。
現代起亞品牌在設計上的崛起,不僅吸引了國際人才,也非常注重國內設計人才的培養。早在2021年,韓國人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成立了韓國設計促進院,就是為了振興韓國設計院。政府大力支持培養設計人才,鼓勵他們走出去學習。開花之后,即便是豐田、奔馳、賓利這樣的大牌車企,也往往有韓國設計師,韓系車的全球銷量也在突飛猛進。
與其他合資品牌相比,現代起亞集團推出新車的速度并不慢。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它帶來了三款新車:起亞NP、起亞Stinger和現代ENCINO,甚至計劃明年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帶到中國。
為了取悅國內消費者,韓國人還打造了一批專屬中國車型,如現代瑞納(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那月、伊蘭特(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ix35等。,即便如此,依然難以抵擋銷量下滑的禍害。那么三款新車能挽救韓系車尷尬的銷量嗎?結果很難說。
韓系車有什么問題?前面我們提到,它夾在頂部和底部之間。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日新月異。中國車企不斷沖擊韓系車主戰場——從幾萬到幾十萬元,再到20萬元。消費者購買韓系車的原因是什么?
此外,最近幾個月韓系車紛紛降價促銷,起亞KX3和KX5的優惠幅度分別達到4.09萬元和4.2萬元。雖然現代ix25的折扣率已經達到1.9萬元,但今年的月銷量基本只有三四千輛。總之,降價絕對不是長久之計。
韓系車一定要緊跟潮流,進一步提升產品實力,以免被中國品牌碾壓。當然,這也提前為中國品牌敲響了警鐘。汽車不僅要漂亮,還要用其他附加值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以免被后來者超越!
面對不及格的成績單,韓國人當然不會無動于衷。為了深刻把握國內消費者的需求,起亞最近開始高薪尋找中國市場的汽車設計人才。前長城設計總監皮埃爾·勒克萊爾、PSA中國設計中心主任奧列格·森加盟起亞。兩個“中國通”的加入告訴我們,韓國人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扭轉中國市場的頹勢。
同時,Pierre的跳槽也暴露了中國品牌車企的一個問題——對設計人才缺乏控制。“問上帝很容易,但很難集中注意力。”像皮埃爾這樣離開長城的人,肯定會對品牌產生很大的影響。哈弗和WEY未來的設計必然會帶來很多人的擔憂和猜測。據悉,長城不僅有皮埃爾這樣的設計團隊,還有日產過去跳槽的設計團隊。
不管長城新設計團隊的水平如何,如果中國車企不能留住人才,頻繁更換教練,設計語言也會頻繁更換,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不是一件好事。如何吸引人才,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扎根,可能是中國品牌未來應該思考的問題。
總結:
如今韓系車在中國的寒流,相信中國品牌在未來也很有可能遇到。面值提高后,如何把握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口味?如何從設計上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這是每個人都需要時刻思考的問題。目前可以感覺到,韓國人面對危機已經開始大動作,通過各種措施改變自己。總的來說,中國品牌在上升的過程中進展順利,但絕不能松懈或掉以輕心。未來中韓車企誰來牽頭還不確定!你喜歡誰?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