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時間治愈?芯片短缺下的車企憂慮
“現在幾乎所有車企的老板都蹲在上海換芯片,博世的老徐也即將跳樓。不同的是后面有人推他跳,下面有人跟著。”在第17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國際論壇上,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延鋒的發言讓現場觀眾哄堂大笑。只是大多數人的笑聲里都藏著一絲焦慮和無奈。
數據是證明上述焦慮和無助最直觀的手段。8月份已經發布月度銷量報告的車企顯示,一汽豐田銷量下降26.2%,廣汽豐田下降49.4%,吉利汽車下降22%,東風日產下降10.24%,本田下降38.3%...
這些都是強勢品牌,除了疫情的不可抗力,很少有這樣集體低迷的表現。一開始大家都以為只是供應鏈分配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變好。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引發第一輪供應危機的是芯片廠商的生產分布不均,而加劇危機的是馬來西亞疫情的爆發,充分暴露了汽車供應鏈中全球生產的短缺和零庫存模式,以及之前汽車行業對芯片的不重視。
在以上背景下,與其坐以待斃,出去刷臉掃貨,圍著博世總部門口堵許大全,還有很多車企該做的事情。畢竟時間不能治愈芯片短缺,車企只能自救。
危機爆發?
“我已經警告過供應商了。大眾集團是第一個警告芯片供應商的汽車公司,但是他們不聽!早在2021年4月,當時很多車企因為疫情還在‘關門’,我們就告訴供應商下半年車市肯定會強勢復蘇,但他們不相信,沒有及時調整芯片產能。當汽車市場真正復蘇時,供應商的芯片產能不足?,F在通知汽車公司已經太晚了?!?/p>
這是大眾集團一位高管今年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的話。演講結束后,大眾集團的兩大供應商博世和Mainland China迅速回應,后者特別表示“正在盡一切可能滿足客戶需求,每天與上游供應商和客戶保持溝通,努力將芯片短缺的影響降到最低”。
文字雖美,損失卻無法挽回。尤其是第二季度,馬來西亞疫情惡化導致不少芯片工廠停工,無疑加劇了本已緊張的芯片供應。
根據一家中國車企向提供的數據,截至8月9日,疫情導致的汽車產量損失已經達到585.3萬輛,其中112.2萬輛在國內,市場上沒有可以掃描的芯片。今年8月,僅一家博世公司的關鍵芯片組件停產,將減少中國市場90萬輛汽車的產量。8-9月,中國乘用車市場產量將降至200萬輛。
“很難,但現在很難。你們媒體看數據和報道就能看出已經很辛苦了。但從我們一線的角度來看,這比你想象的還要難?!痹?a href="http://www.egb634.com/chengdu/" target="_blank" class="cmsLink">成都車展上,一位資深中國車企人士告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根據我們的估計,下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減產30%-40%,很多車企和經銷商集團甚至會因為這場危機而徹底退出市場?!?/p>
“最重要的是,在這場危機中,我們無能為力。現在市場上沒有芯片了。就算我們卡在上海博世總部也沒用。芯片產能的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經過研發、設計、評估、制造、封測等一系列過程。并不意味著你今天能建一條生產線,下個月就能發貨?,F在只能強化品牌,把剩下的芯片調整到重點車型的生產上,爭取最大限度留住消費者,剩下的只能等了。”
“本來今年我們品牌的發展非常好,數據顯示1-7月份同比有所增長,但如果沒有芯片的限制,我們能實現的銷量會比現在高很多?!绷硪晃缓腺Y車企負責人向抱怨:“好在芯片短缺只是制約了產量,市場需求并沒有減少。當供應恢復后,失去的銷售最終會回來,這也可以稱為‘結構性調整’。據我所知,現在生活比較好的車企只有兩家,一家是長安,一家是比亞迪。長安提前囤積了大量籌碼,估計夠用好幾年;比亞迪是因為比亞迪半導體,很多芯片可以自給自足。”
“比亞迪IGBT科技”
比亞迪8月份的銷售業績也印證了上述言論。數據顯示,比亞迪8月乘用車銷量為67630輛,同比增長90.5%,環比增長18.7%。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售60508輛,同比增長331.9%。當大多數企業因芯片供應故障而大幅減產時,比亞迪的成績單越來越引人注目。
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比亞迪目前的情況只能“謹慎樂觀”。比亞迪確實可以在一些汽車規格的MCU芯片和IGBT芯片上自給自足,甚至有能力向外界供應它們。但是對于大多數車企來說,博世的ESP/IPB、VCU、TCU等零部件是繞不過去的。由于缺芯,博世的這些零部件已經開始斷供,這是自產芯片無法解決的。
在終端,芯片供應不足也給消費者帶來困擾。“幾個月前樂觀的邁騰(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當時降了3萬,現在變成了1.5萬,車型還不全。我知道我會早點下訂單?!眲⒁桓嬖V,早在今年年初,他就有了換車的計劃,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并沒有下訂單,而且因為猶豫不決,他的目標車型在此期間終端優惠幅度越來越小。
“之前沒有說‘金九銀十’,所以只是想等一等,看看9月份會不會有更多的折扣。結果更好。邁騰的優惠幅度小了一半,亞洲龍也從優惠變成了加價。我不是汽車行業的。我怎么知道有芯片被切掉了?現在不知道是趕緊買還是再等。如果現在買,和之前降價相比,真的感覺不舒服,但是如果再等下去,誰能告訴我什么時候會結束?”根據劉一的說法。
路在哪里?
如果我們看看它的來源,汽車儀表級芯片的供應危機仍然源于芯片公司的忽視。畢竟全球半導體芯片在3000-4000億美元左右,車規級芯片只占10%。占比不大,工藝技術也不算拔尖,但車規芯片門檻很高。其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遠高于工業芯片和消費類芯片。因此,在芯片企業的訂單競爭中,汽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經處于弱勢地位。
這就需要國家部委出面,牽頭統一協調。此前,工信部曾成立汽車半導體推廣應用工作組,與地方政府、車企、芯片公司協調,制定針對性措施,提升汽車芯片供應能力。與此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發文稱,根據價格監測和舉報線索,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芯片經銷企業進行了調查。今后將進一步加強監管執法,嚴肅查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
這也可以算是此次芯片供應危機的一個積極因素,但芯片從R&D到量產的整體過程太長,上述調控只能在中長期取得成效。
對于企業來說,更換供應商也是可執行的方案之一,但這種方案對車企的軟件能力要求很高,只適合在小范圍內“閑逛”,在行業普遍缺乏核心的情況下效果有限。
此前,馬斯克在特斯拉財務報告中表示,特斯拉之所以使用“替換芯片”,是為了避免因缺芯導致的大規模停產,這使得特斯拉在第二季度保持了較高的交付水平。
但“替代芯片”也有很高的門檻。芯片供應商不想改變,他們需要汽車公司和零部件制造商重新調整他們的軟件和硬件,這甚至和重新發明輪子一樣困難。在馬斯克口中,特斯拉采用替換芯片后,用了幾周時間重寫了相關軟件。問題是特斯拉的軟件能力,全球有哪些車企能與之匹敵?考慮到傳統車企的嚴謹性和軟件能力不足,軟件編寫周期、測試周期和修復周期大概是特斯拉的幾倍。
對于企業來說,另一個解決方案是促進芯片的本地生產。目前國產汽車使用的芯片95%是進口的。假設中國也能有完整的芯片設計、生產、封裝和測試的產業鏈,這次芯片危機對中國車企的影響會小很多,至少可控性會大很多。
在此次TEDA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常務副總裁兼秘書長、中國電動汽車百強委員會副主席董陽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拔覀冞^去從成本考慮的邏輯是全球生產,零庫存,在市場大的地方銷售,在成本低的地方制造。但是現在發現這個邏輯里面有BUG。我們必須考慮全球災難和地緣政治的影響。生產應該本地化。我們不能說哪里是生產最便宜的地方。只要價格實惠,在盡可能多的國家生產,庫存不可能為零,必須有合理的庫存。”
芯片顯然是上述機會的重中之重。然而,該芯片不同于其他組件。從整個周期來看,從R&D到各級供應商的合作,再到可靠性驗證等,完成這一系列流程大約需要3-4年的時間。更像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從很遠的地方很難著火。
在這場芯片供應危機的初期,樂觀者認為今年9月份供應短缺會有所緩解,而悲觀者則認為要等到明年年初。本輪馬來西亞疫情過后,大家的預測普遍集中在“明年下半年的救助”。到現在,明眼人也應該看到,時間無法治愈芯片危機。只有各行各業聯合起來,進一步將芯片產業與汽車產業融合,改變原有的供應商層級管理,才能度過這場危機,將下一場危機扼殺在搖籃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