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小怪獸 試駕KTM首款運動汽車X-Bow
在過去的15年里,從福特到本田,無數汽車制造商推出了大量聲稱使用尖端賽車技術的概念車型,但都沒有量產。現在KTM已經推出了他們的X-BOW(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不僅看起來前途無量,而且已經在歐洲上市。
X-BOW是一款由奧地利摩托車制造商KTM制造的輕型雙座跑車。它的目標客戶是狂熱分子。越野摩托車在歐洲的銷量正在下降。為了擴大產品線,KTM在2021年開始開發這款新車。2021年3月,它的原型車在日內瓦車展上亮相。18個月后,第一輛量產車交付給了客戶。到目前為止,已經售出了400輛汽車。
X-BOW的出現很有戲劇性。KTM將越野摩托車的美學移植到了汽車上,碳纖維底盤和懸架裸露在外,車身面板被分割成幾塊。它在工程方面更加突出。據說它的碳纖維框架只有176磅重。車身前部為螺栓固定的整體碳纖維箱體,車身后部為承載懸架和動力總成的鋁制副車架。
與傳統懸架相比,可調節減震器在基本版本上是可選的,而在ClubSport上是標準配置。制動系統來自Brembo,前部配備四活塞卡鉗。輪胎尺寸是前17寸,后18寸,固定了5個螺栓,但是賽道版是用圓心的大螺栓固定的。也有不同種類的輪胎可用-甚至雪地輪胎-我們的測試車使用東洋Proxes R888。
中檔2.0升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自大眾奧迪,就像GTI和奧迪TT(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上的發動機一樣。最大功率237馬力,峰值扭矩310牛米。配備六速手動變速箱,無防抱死制動系統,無牽引力控制系統,無車身穩定控制系統。但是,限滑差速器在基本版本中是可選的,并且是ClubSport的標準配置。
內飾配置介紹簡化主導了X-BOW的駕駛艙設計。擋風玻璃還在,但面積縮小到一個小長條,所以頭盔是必需品。座椅固定,坐姿低,車身緊湊,感覺像是你在穿。每一位編輯都測試過這款車,包括我們的技術總監Dave Vanderwerp,他身高1.98米,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適的駕駛姿勢。踏板和轉向柱是可調節的,這在賽道玩具中很少見。
我們測試的基礎車型幾乎沒有配置:可調減震器、碳纖維擋泥板、帶耦合鎖的可拆卸方向盤。如果安裝不當,車輛將無法啟動。車內沒有傳統的儀表盤和按鈕。取而代之的是兩個座椅中間前方有一塊液晶屏,可以顯示駕駛信息。此外,方向盤上還集成了轉向燈開關、喇叭等按鈕。
在“高速公路”模式下,液晶屏顯示速度、車速、時間、外部溫度等信息。通過條形圖顯示,子菜單顯示油耗和里程信息,而在“比賽”模式下,將添加單圈時間信息。這個功能非常實用,因為車內沒有太多空間讓你放自己的秒表。KTM為X-BOW安裝了一些坐墊,座椅也有電加熱功能,但我相信只有受虐狂才會開著它跑長途。
在鋪好的道路和賽道上,X-BOW可以提供摩托車般刺激的駕駛體驗,其極其靈敏直接的反應讓那些傳統的跑車相比之下看起來就像傻子一樣。事實上,它是你能買到的最接近現代賽車的合法公路車。
車重是性能的大敵,X-BOW最高達1816磅的重量需要調動其非凡的抓地力、剎車、操控和瘋狂戰斗。雖然動力不夠強勁,但轉向輕盈,像手術一樣精準,制動感平靜,有一種天生的敏銳感。
實際駕駛表現發動機中段加速能力出色,但聲音令人失望。好在加速成績還算不錯,0到60 mph 3.6秒,比保時捷911(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Carrera S快了0.3秒,雖然KTM宣稱X-BOW的車身在200Km/h時可以提供426磅的下壓力,但這種設計顯然不利于提速:當車速超過161Km/h時,加速感逐漸下降,最終在230 km/h時達到極限。
來到街上的X-BOW非常兇猛,但你仍然可以控制它。雖然遇到減速欄時離地間隙成了問題,但吹在臉上的風在耳邊呼嘯,裸露的前懸架在眼前震動,你還是會被這種直入內心的刺激征服。
在賽道上,X-BOW如魚得水。橫向抓地力超過1g,快速轉彎能力,瞬間讓你上癮。減速太快了,你不得不不斷推遲剎車時間。即使是低配版本——雖然空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不太好,但它依靠的是平穩漸進的底盤和轉向響應——也很搶眼。但對于反應遲鈍的人來說,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與常規車型相比,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你的調整只能在小范圍內進行。要么車尾在你的控制下漂移,要么被你的大油門吹得失去控制——你必須和汽車反應一樣快。
在我們測試過的車型中,X-BOW很有可能是操控性最好的,當然這也是有代價的,包括在奧地利本土稅前78000美元的起步價。考慮到它的性能表現和一流的操控,以及充滿異域情調的外觀設計,我們覺得還是比較合理的。KTM正在調查X-BOW在美國上市的可行性,不過由于法律法規方面的障礙,這款車可能只會以散件形式進口然后在國內組裝。在陽光明媚而且路況良好的美國,X-BOW肯定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