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圖/假想圖會面 對話小鵬汽車設計師
大概兩周前,我們做了一件事,收集了當時的諜照,在小鵬想象了一輛新車。今天,我們做了另一件事。我們把這張想象中的地圖帶到廣州天河的Xpeng汽車總部,找到了設計師本人!別誤會,我們不是來踢館的,那我們做了什么?一起看課文。
當我在Xpeng汽車公司總部大廳就座時,已經是上午10點了。廣州28度的氣溫讓我們大汗淋漓。正是在這里,我們遇到了Xpeng Motors外部的設計總監張麗華。在他坐下的那一刻,我看到他胸前徽章上的00027號。現在Xpeng Motors的員工人數已經達到了幾千人,這個數字意味著設計總監在成立之初就開始在私宅創業。
讓我們言歸正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P7,這是一款內部代號為E28的純電動車。這也是繼G3之后,Xpeng Motors推出的第二款純電動汽車。與G3不同,P7位于車內,而車身姿態更傾向于轎跑車風格。
在談論這輛新車之前,設計總監饒有興趣地要求仔細看看我們想象中的地圖。現在我們到了,是時候看了,所以我們打開了手繪板的電源...讓我們看看我們能猜出多少百分比。
P7和光劍2.0
評論完假想圖,我們也是第一次看到設計師自己的效果圖。許多揮之不去的細節終于大白于天下。比如我們之前提到和假設的光劍大燈,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了P7上光劍大燈的2.0版本。我們之前提到過,新車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星際空間,而P7車前的分體式大燈則體現了“星際之光”。設計師希望用流動的光賦予產品生命。從G3到P7,光劍的感覺在不斷進化,試圖互動交流。設計師說兩者都體現了科技感,但我們換了一個更巧妙的表達。
張麗華承認,P7的貫穿式大燈是人車互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大多數汽車公司還在談論仿生學的時候,比如鷹眼大燈和豹眼大燈,Xpeng Motors中的設計師們將注意力轉向了科技感。不是否定仿生學,而是作為一款智能汽車,科技和科幻更令人向往。
當然,這不僅僅是“酷”。P7可以實現的燈光包括問候、跟進、反饋等。,而穿透力極強的車燈也出現在車尾,與大燈相呼應。
“小”設計和“大”設計
說起P7,我有一種感覺,眼前的這位年輕設計師有一種其他設計師不常有的理性。我們總說:工程師嚴謹,設計師無拘無束。張麗華說,在Xpeng Motors,無論是工程部還是設計部,我們都為一個產品服務。因此,“維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設計師,我會跳出設計的小維度,多從產品的角度思考設計問題。工程師也一樣,所以在小鵬:“工程師需要發散和大膽,而設計師更理性和實際”。
在設計中,尤其是素描階段,談論最多的話題可能是感受和靈感,靈感是碎片化的。如何將靈感與邏輯思維融合,是設計師最應該做的。在設計領域,它的發展也受制于兩大因素:
首先是用戶。第二,技術。
先說人吧。目前用戶購車需求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人們的生活場景更加細分。可能我們以前買車的時候會考慮很多場景和幾個家庭成員的各種需求,最后的結果就是妥協。現在,自我的比重更大,個性和與眾不同的需求凸顯,結果是“我的車肯定不一樣”。
談技術因素。技術手段的創新和迭代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設計,設計離不開技術支撐。比如P7正面細長的燈帶,以前無法制造,因為技術水平不允許,但現在已經在很多電動車的設計中悄然出現。
如果我們談論如何實現一個好的產品,我們需要把它分為兩步:第一,實現關注。第二,達成購買。同樣,一個好的設計遠不止是視覺上的美。在好看的基礎上,能滿足功能性,實現高性價比,從而最終實現購買。就像一輛跑遍大街小巷的超跑可以獲得關注,但是不會有多少人會買,因為它沒有達到很高的性價比。
因此,在P7上,設計師希望用更便宜的手段實現高質量的設計。張麗華舉了一個例子。在G3尾燈的設計中,他運用了參數化設計,通過燈腔內部的結構變化,實現了鮮明的科技感。小鵬在P7上采用了同樣的邏輯,比G3設計更開放。李華說,作為小鵬的第二輛車,他并不急于固化P7上的任何元素。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看市場的反饋來決定是否留下。
采訪結束時,我沒想到聯合利華會邀請我們吃午飯,當然是在小鵬總部的食堂。知道如何才能錯過“在廣州吃飯”這樣的機會,似乎是我們小鵬之行的意外收獲。
全文摘要:
和設計師聊天相當不受約束空。最后,我們已經從P7談到了“大設計”的范疇,但我們都說一個產品的好壞取決于設計師的高度。在與麗華的對話中,我們看到了Xpeng Motors對設計的重視,以及一家新汽車公司在競爭中的決心。P7將在本屆上海車展正式亮相。如果你對它感興趣,你可能希望在車展期間來到Xpeng Motors展臺。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