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奔馳的回歸之作,回顧奔馳S級80年十代車型
歐洲可以說是汽車的發源地。許多知名的汽車品牌都來自那片土地,其中最著名的是來自德國的梅賽德斯-奔馳。這個被國人稱為奔馳,被國人稱為奔馳的品牌,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二戰的洗禮。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奔馳主要生產豪華車。德系品牌沒有遭受戰火,但依然在豪華車領域耕耘。本文的主角奔馳S級(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是奔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生產的第一款汽車。
第一代梅賽德斯-奔馳S級W187(1951-1955)
30年代末的二戰爆發到40年代中期結束,德國因為是納粹黨的大本營,二戰結束后受到了非常強烈的沖擊。然而德國只用了短短幾年就恢復了元氣,德國汽車品牌奔馳也在戰后6年重新推出了首批車型220(底盤代號W187)。
20的定位是豪華轎車,外觀上有很多鍍鉻裝飾,以及老派豪華所必需的超大中網。奔馳的logo矗立在中網上,極盡奢華。
內飾大量使用木質裝飾板,門把手、玻璃升降把手、方向盤、儀表盤按鈕、手套箱把手都采用了閃閃發光的鍍鉻材質。在以前,表達奢華是如此簡單粗暴。
底盤部分,前懸架為雙橫臂結構,后懸架為螺旋彈簧搖臂軸獨立懸架,采用前后驅動的驅動布局。動力為2.2升直六發動機,最高可輸出79馬力和142N 、m扭矩,最大速度140km/h。
第二代奔馳S級W180(1954-1959)
時間到了20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50年代,奔馳開始使用第二代S級220a使用的一種叫做Ponton的設計。這種設計的特點是車身圓潤修長,能更好的展現豪華車的氣質。
內飾方面,大量的桃木裝飾板幾乎覆蓋了整個儀表盤,大同店的座椅設計在讓一家人感到幸福的同時,也總要在車內做一些丟人的事情。方向盤后面是奔馳現在也在用的胸擋設計。
底盤方面,也是雙橫臂和搖軸的前后組合,動力方面,也是上一代的2.2升直列六缸發動機。不過剎車系統升級了。四輪鼓式制動器配有冷卻裝置,還增加了制動助力器。
第三代S級W111(1959-1971)
1959年,奔馳S級220b上市,取代了第二代220a。雖然它在外觀上仍然使用了Ponton設計,但它的形狀變得更加優雅。車燈和網就像宮廷里的大門和宮燈一樣高貴。由于50年代美系車的快速發展,美系車常見的尾翼設計也出現在W111上。
內飾除了大量的實木材料外,還覆蓋了厚厚的真皮,豪華氣息不減。方向盤前的儀表,看起來像節拍器,是這一代的一大亮點。但是吸收了美式汽車文化的W111,在大同店并沒有使用。有點不太刺激。
動力W111依然采用2.2升直列六缸發動機,但是關鍵的供油技術已經從化油器升級為電噴,所以這一代發動機可以輸出120馬力。底盤沒有變化,但依然是雙橫臂和搖軸的組合。不過一些細節做了修改,舒適度有所提升。
s級W100(1963-1981年)
時間到了20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60年代,奔馳開始了一個沒有預算上限,但盡善盡美的豪華車生產計劃。在這個計劃下,第四代S級600(底盤代號W100)誕生了。
前臉依舊是上一代的風格,宮廷式的中網和大燈搭配更低更修長的車身,讓奔馳W100具備了與同期勞斯萊斯抗衡的實力。
真皮、桃木和鍍鉻裝飾充斥著W100的內部。前后排之間有液壓升降隔板,前后排有獨立空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無論是液控還是獨立空音都是非常高級的配置。
雖然底盤依然匹配雙橫臂、搖臂軸的前后懸架,但減震系統已經被復雜的液壓空氣動機構所取代。發動機為6.3升V8,最大輸出功率250馬力,匹配四速自動變速箱。
這一代的S級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侯賽因國王、朝鮮金日成都是用奔馳600作為專車。英國國王保羅六世也得到了一輛專門打造的奔馳600檢閱車,后面只有一個大沙發。我們釣魚臺國賓館也引進過三輛奔馳600作為專車,陳毅和鄧小平在不同時期都用過這輛車。
第四代S級W108(1965-1972)
在W100沒有預算上限的時期,奔馳也在引入常規的第四代S級。這一代S級依然是標準的宮廷式車燈和中網,但不再使用美式尾翼,整車更加內斂優雅。但是W100太完美了,常規的W108基本就是W100的翻版。
內飾方面,這一代S級采用了現在正常的儀表造型。大量的桃木和真皮依然充斥著儀表盤,變速桿是常規的馬鞍型變速桿,而不是手臂型變速桿。
底盤依然采用雙橫臂、搖臂軸的前后懸架,減震機構為液壓空氣彈簧。動力方面,有130馬力2.5升直列六缸和170馬力3.0升直列六缸兩種選擇,匹配4速自動變速箱。1968年,還推出了6.3升V8車型,最大輸出功率為250馬力。當時的表現已經是頂級水平了。
第五代S級W116(1972-1980)
其實直到第五代車型,S級才真正被正式稱為S級。第五代車型的外觀不再采用宮廷式的前臉,而是更加時尚的長方形中網和大燈,有點虎頭蛇尾的味道,視覺上讓車輛顯得低矮。
內飾設計更加現代,真皮和桃木裝飾依然不可或缺,但是閃閃發光的鍍鉻裝飾已經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底盤的前懸掛依然是雙橫臂結構,但加入了奔馳最新的防點頭裝置。同時車身結構得到了優化,車頂和車門更加牢固,前后碰撞緩沖區的吸能效果更好。動力方面,450 SEL車型搭載6.9升V8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286馬力,最高時速230 km/h。
第六代S級W126(1979-1991)
1979年,奔馳推出了代號為W126的第六代S級。這一代車型在外觀上延續了上一代車型的風格,盾形中網和方形大燈充斥了整個前臉。
內飾經過這么多代車型的發展,奔馳S級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內飾設計風格。大量的皮革和木紋填充了車廂,豐富的功能鍵分布在中控臺上。
底盤方面,前懸架為雙橫臂獨立懸架,后懸架為單斜臂獨立懸架。動力方面,有2.8升直列六缸、3.8升V8和5.0升V8三種選擇。
80年代后期,W126大量進口到國內市場,讓人們意識到奔馳是一款強大的車輛。于是,大量的W126黑色旅行車開始涌入中國市場,使得正規的W126沒有了市場。
第七代s級W140(1991-1998年)
W140又名虎頭跑,外觀上依然是盾網和方形大燈的造型,但車身線條更加圓潤。毫無疑問,這一代S級是經典中的經典,一經推出便迅速風靡全球。
W140的內飾可能會讓強迫癥患者抓狂,但大面積覆蓋實木和皮革的做法不變。配置包括無鑰匙功能,12向電動座椅,自動空調節等等。
底盤方面,W140采用新研發的雙橫臂前懸架,后懸架為多連桿獨立懸架。動力方面,起初有231馬力的3.2升直列六缸、286馬力的4.2升V8和326馬力的5.0升V8可供選擇。后來,它配備了6.0升V12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408馬力。
因為W126為S級打開了中國市場,W140引入中國后迅速走紅。當年流行一句話:開寶馬,騎奔馳。是的,有錢才能開寶馬,有錢有權才能開奔馳。帶著老虎頭跑步在當時是身份的象征。
第八代S級W220(1998-2005)
從W126開始,奔馳S級的每一次換代都能在外觀上驚艷四座,第八代W220也不例外。這次S級采用了蝶式大燈,盾網也不再是方形,W220比虎頭跑更有曲線感。
內飾方面,W220更厚實更現代,在這一代車型上出現了很多新的配置,包括自適應巡航、感應雨刷、區域自動空調節、導航、按摩座椅等等。
底盤前后懸架采用多連桿獨立懸架,減震機構為自適應空空氣懸架,駕駛體驗更佳。動力方面,有197馬力的2.8升V6、224馬力的3.2升V6、279馬力的4.3升V8和306馬力的5.0升V8可供選擇。此外,還有一款5.8升V12,在乎最大輸出367馬力。
在W126和W140時期,走私水車對普通車的影響很大,但是到了W220的時候,國家對這些走私車管的很嚴,所以國內的W220車大部分都是普通車。2005年,W220在中國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德國和美國,奔馳在全國各地為這些W220車主設立了多家特約售后中心。
第九代S級W221(2005-2013)
這一代奔馳S級沒有延續上一代的身材,又開始變得圓潤。盾網不知不覺成了奔馳的標志,大燈的樣式也從蝴蝶變成了瓜子。
內飾上,W221再次使用了胸擋的設計。雖然仍然有大量的皮革和桃木裝飾,但突兀的設計風格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儀器中間的顯示屏有分屏顯示的黑科技。同一個屏幕上,駕駛員一側看導航信息,副駕駛看其他娛樂信息。
底盤方面,前后懸架依然是多連桿結構,配備主動氣囊彈簧減震系統。動力方面,它搭載了一臺272馬力的3.5升V6發動機,此外還有一臺388馬力的5.5升V8發動機,而V12版本是一臺5.5升雙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可達517馬力。
W211發布的同年,S350L和S500L兩款機型引入國內。在2006年的深圳國際車展上,也推出了頂級的V12車型S600。S級又一次激起了國人對奔馳豪華車的向往,以至于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期間,奔馳S級在中國的銷量依然能夠增長。
第十代S級W222(2013年至今)
2013年,奔馳S級迎來了第十代,距離第一代已經過去了將近80年。這一代S級依舊采用盾型中網,只是大燈樣式有所變化,車身整體姿態更加優雅高貴。
內飾可以說是改名S級以來最好看,最上檔次,最有內涵的。經典真皮桃木的奢華元素不在少數,科技感也很強。柏林之聲的頂級音響,香味,負離子空音調等。讓車內的品味變得高級。
動力方面,我們前期已經提供了3.0T、4.0T、4.7T、6.0T發動機,還有一款3.5L的混動動力。
摘要
奔馳S級無疑是一款歷史悠久的車型,在10代車型的80年里,每一款車型都保持著非常高的水準。難怪現在,即使BBA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數以百萬計的豪華汽車仍然不得不看著奔馳。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