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三成以上故障因電池而起 企業如何接招?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安全問題突出,電池故障占比大。
據統計,2011年至2016年,我國共發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49起。隨著新能源汽車年產銷總量的持續增加,年事故率也呈上升趨勢。
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研究報告(2018)》(新能源汽車大數據藍皮書)的統計,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故障類型有20種,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與重要部件相關的故障,如動力電池SOC跳變、一致性差、車載儲能裝置電壓異常、極溫過高、電機及電機控制器溫度異常等。
二是與充電相關的故障,如充電系統不匹配、SOC過高等。
三是整車故障,如DC-DC狀態或溫度報警、高壓聯鎖狀態報警、絕緣報警、制動系統報警等。從車型來看,純電動乘用車、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專用車分別占動力電池相關故障的32%、38%和41%,問題較為突出。
此前,據中國化學與物理動力工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磷酸鐵鋰電池故障率為59%,三元電池故障率為38.7%。此外,使用方形電池的車輛起火事故較多,也與前幾年磷酸亞鐵鋰方形電池裝機量較高有關。
各方應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不能只看電池本身,還要在配套設施上下功夫。有專家建議,應加強充電設施建設,重視充電系統配套和充電管理,降低充電成本。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擺脫里程焦慮,減少"耐力壓力"電池,并提高相對"安全"保證。同時,研發輔助部件如電動空調、電動制動器、DC-DC轉換器等。也應該引起重視。為新能源汽車和重要零部件建立專門的輔助系統,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性能,提高經濟性和安全性,從而從整體應用上減少事故的發生。
此外,責任重大的動力電池企業也要多下功夫提升自身實力。
以三元電池為例。藍皮書指出,在采用三元動力電池的純電動汽車中,純電動乘用車最常見的故障包括:充電儲能系統不匹配、SOC低報警、車載儲能裝置欠壓、單體電池欠壓報警、動力電池一致性差等。這五種故障占總故障的78%。而純電動專用車故障相對分散,動力電池一致性差、單體電池過壓報警、單體電池欠壓報警、車載儲能裝置過壓等故障占總故障的66%。
由此可見,三元電池一致性差,單體電池欠壓報警是造成車輛事故的主要原因。三元電池企業應根據自身材料的特點,更有針對性地提高電池的一致性。同時,在整車應用階段,也需要配合整車企業對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縮短故障檢測系統的響應時間,以便及時處理,對欠壓電池及時充電,或者切斷故障區域的電池連接等。
比如磷酸鐵鋰電池動力電池一致性差,SOC跳變報警,車載en欠壓
由此可見,雖然海量數據分析表明,新能源汽車的故障多表現在電池上,但實際上,僅靠電池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的一種方式,并不能完全解決車輛的故障。看似故障的鞭子只打在電池企業身上,對他們不公平。全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材料、電池、整車企業的共同努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