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底盤有什么作用
【太平洋汽車】汽車電底盤的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和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并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
與燃油車相比,眼下電動車還有什么關鍵短板?恐怕只剩電池了。
再具體一點,應該是電池與電池的補充技術,前者能量密度直接決定著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后者補能效率的發展速度將決定未來電動車能否盡早實現“加油式”充電。
為此,工程師們做出諸多努力,也基本是朝著這兩個大方向去深耕、去推進動力電池技術迭代,以讓電動車跑得更遠。
一是在車身本體上想辦法,即:盡可能給車輛“瘦身”來塞下更大容量電池,或者升級更加節能高效的電機;
二是在補能方式上進行延展,提高快充速度或采用換電模式等。
不久前零跑汽車發布的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就是對第一種技術方向的升華和落地,它的技術要義在于,如何在有限的底盤空間里塞進更多的電池。
不妨先簡短回顧下動力電池的發展史。
在傳統EV時代,電芯需要經過模組、電池包兩個環節打包,再安裝到車輛底盤上,占空間,又費時費力;后來衍生的CTP電池,電芯繞過了模組直接打包為電池包,省去的模組組裝環節,讓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提高、重量減輕、能量密度提升、成本下降,絕大多數廠商才剛剛走到這一步;而CTC技術,則省掉了電芯到模組、再到電池包的兩個步驟,直接將電芯集成在汽車底盤中,以底盤的上下板作為電池殼體和蓋板,使得電芯直接成為底盤結構件的一部分。
其技術精華是,電芯既是電量的載體,同時也是車身結構的一部分,會參與碰撞受力,同時還實現了空間、性能、續航、安全的完美結合,高度集成化是核心。
當然,CTC技術也有缺點。CTC作為高度集成的電池整合方案,也意味著徹底斷絕了換電這一條補能路線;同時作為車身結構件,當碰撞導致底盤結構受損時,CTC方案可能需要整體更換車架+電池,車輛維修成本更高。
不過,這并不妨礙眼下越來越多的車企已經把CTC作為未來技術路線的重點方向。
此前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公開強調CTC的重要性,“這項電池技術最終落地,將使新能源車成本能直接和燃油車競爭,我們也正在大力研發推進,爭取在2024年量產運用”;沃爾沃和大眾集團兩家傳統車企巨頭,在2021年舉辦的戰略發展大會上也都不約而同地提及CTC。
有業內人士曾分析,目前在整車、電池兩個行業中最接近實現CTC技術的是比亞迪和特斯拉,盡管量產時間未定,但在美國當地時間4月7日,特斯拉位于得克薩斯州的全新超級工廠已投入使用,其采用CTC技術、4680電池以及前后一體式壓鑄的全新Model Y,已經開始小范圍向內部員工交付。
可以看到,在行業還普遍處于傳統模組1.0時代向CTP大模組技術過渡之時,這次零跑無疑先人一步,實現了CTC技術量產落地。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問答叫獸)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