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車隔音一般多少錢 國產車加裝隔音棉好不好
這并不是說國產車都用黑科技,誰愿意花錢都行。有振動的地方就停止振動,有噪音的地方就做隔音,這就是國產車噪音小的原因。
其實隔音性能只是國產車和合資車的諸多區別之一。合資車有它的優勢,但是現在國產車有很多亮點。近日,汽車媒體拆解了大眾朗逸(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和奔騰B70(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讓我們用更直觀的方式來比較一下它們之間的區別。不出所料,奔騰B70沒有給我們國產車降一分,大眾朗逸也經受住了殘酷的拆解考驗。
隔音沒有捷徑,奔騰B70用的材料有點苛刻。
朗逸自2008年上市以來,在國內家用車細分市場一直處于銷量榜前列。高銷量的背后是國人對朗逸綜合產品實力的認可。
具體來說,在本次測試中,朗逸和奔騰B70都有不錯的NVH表現,朗逸在隔音設計上值得稱贊,而奔騰B70更全面。除了優秀的隔音設計,隔音材料的使用也比較好。
在動態行駛場景下,設備采集到的朗逸車內噪聲僅為69.3dB,當車輛停在城市道路邊緣進行靜態測試時,其車內噪聲甚至低至59.7dB,對于一輛10萬級家用車來說,大眾朗逸的NVH表現是非常不錯的。
作為國產家用車,奔騰B70的NVH性能更勝一籌。車內噪聲動態行駛時只有66.4dB,停在市區路邊靜態測試時只有53.4dB。這個成績來自于奔騰B70無處不在的隔音材料。
把兩車拆開后發現,兩者隔音性能的差異可能來自于使用的吸音棉數量。奔騰B70幾乎在你能想到的所有地方都配備了吸音棉。A、B和C柱被完全覆蓋。從防火墻、儀表盤到前后輪拱的狹小空間里,無處不在的吸音棉讓噪音無處藏身。難怪有網友調侃,在自主品牌眼里,吸音棉就跟不要錢一樣,不然用不到的地方就用得到。
另一方面,朗逸只在C柱使用了吸音棉,而在a柱和B柱沒有使用。同時它的四個門板沒有吸音棉,前輪拱沒有吸音棉,后輪拱有少量吸音棉。吸音棉的整體使用量比奔騰B70少很多,所以兩者在隔音性能上的明顯差距可以理解。
同時,在座椅舒適性方面,奔騰B70也比較突出。拆解數據顯示,奔騰B70的前座壓力為350mmHg,后座壓力為271mmHg,而大眾朗逸的前座壓力為404mmHg,后座壓力為313mmHg,高于奔騰B70。也就是說,無論是前座還是后座,大眾朗逸都會比較硬,跟人體的感覺差一些。這場比賽,奔騰B70的“國產大沙發”贏了!
品質隱藏在細節中,功能齊全讓人無從選擇。
相比合資車型,國產車往往擁有更豐富、更全面的功能配置。奔騰B70直接通過一系列智能配置產生了科技感。
首先配備了全景影像、自動泊車、L2.5智能駕駛等駕駛輔助功能。在狹窄的空間停車時,用戶不再需要擔心。在駕駛時,用戶還可以使用L2.5智能駕駛系統,減少駕駛疲勞,更好地規避各種潛在的事故風險。對于更在意科技和舒適的消費者來說,奔騰B70無疑更好,能帶來更舒適便捷的駕駛體驗。
除了配置,空間也是國人買車時非常在意的一點。一家三口甚至更多人同時出行的場景經常出現,空間小的時候舒適是不可能的。奔騰B70還將空間提升到了10萬級家用車的頂級水平,2.8米的長軸距,無論是頭部空間還是腿部空間都非常出色。同時,奔騰B70擁有多達25個儲物空間和一個掀背式后備箱。換句話說,奔騰B70不僅可以同時給所有乘客帶來靈活的空間體驗,還可以容納更多的行李或常用物品,讓用戶告別過去在緊湊型家用車中捉襟見肘的空間體驗。
寫在最后:
當時看起來高不可攀的合資品牌,現在都在降價沖銷量。這種現象的背后,是很多自主品牌在造車技術上下足了功夫,實現了快速增長,給合資品牌造成了壓力。奔騰B70和朗逸的拆解,讓我們對國產車的品質有了更大的信心。對于追求駕駛舒適性的消費者來說,奔騰B70這樣的國產家用車值得列為購車首選。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