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3種行為“害人害己毀車”
1.忽略故障警示燈
作為新手司機,首先要學會。上次師傅坐親戚的車,剛學會開車,不知道手剎警示燈什么時候亮的。然而,當他被問到時,他一臉迷惑。其實師傅發現很多司機對儀表報警燈的點亮視而不見。可能他們沒有理解這是什么意思,認為反正車正常行駛應該沒問題。發動機報警、機油報警、ABS報警、手剎報警、車門開啟報警都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報警燈。一旦發現,必須立即處理!
2、雨季行車影響積水
據說今年天氣真的很差,時不時下一場大雨。在雨天路面行駛時,相對于轎車司機的小心翼翼,很多SUV車主憑借著高底盤和高進氣量沖了過去。但是師傅想告訴你:水的阻力很大,水高速通過時車牌脫落,前保險杠脫落的情況要明顯得多。
3、不能長時間停。
師傅身邊有朋友不會開車,因為開車上班意味著早起,下班意外回家晚。畢竟為了錯開高峰時間,避免麻煩,車就在家里扎了根。但如果汽車長時間停放,會導致電池長時間沒電。建議同樣情況的朋友可以每兩周點火怠速五分鐘,或者直接拔掉電瓶線。而且輪胎在一個地方長期受力容易變形,失去圓度。如果長時間停放,要保證胎壓充足。如果你有時間,你應該時不時地開車出去走走。畢竟在拐角處遇到愛情,車也不疼吧?
4、冷腳踩油門
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雖然現在已經不需要原地暖車了,但是在汽車的啟動和暖機階段仍然有高達75%的發動機磨損,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所以冷車起步,尤其是北方寒冷的天氣,車停了一晚上后,起步1-3分鐘就可以正常行駛了,但不要馬上踩油門,否則機油就起不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保留水溫表是有意義的。
5、離合器不離腳
最著名的車損行為就是左腳始終不離開離合器,以為這樣可以更好的保持對車輛的控制。其實這種做法對離合器片的傷害極大。尤其是高速行駛時,長時間的半離合狀態會使離合器片磨損很快。另外,二檔起步也會導致離合器過早損壞。一檔起步對任何車型都是有利無害的。
6、往死里的方向。
很多人在學車去圖書館的時候習慣了殺人的方向。其實因為經常使用,增壓泵也是車輛的易損件,經常會打死方向,會讓增壓泵長時間處于緊繃狀態。所以,盡量不要把方向盤打到底。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也最好不要超過10秒鐘打死方向盤。
7、長時間熱車
很多老司機都有熱車的習慣,也許20年前教練也會這么教。不過,在如今全球變暖的氣候下,我們其實并不需要特別努力去預熱電噴車,只要注意不要一開始就把車速拉得太快就可以了。相反,如果長時間暖車,對發動機和三元催化器都不好,當然冬天的東北是個例外。
8、過度oi
當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油量不足時,軸承與軸頸之間的摩擦會因油量少而潤滑不良,加重磨損程度,甚至導致燒瓦軸事故。但如果機油過多,發動機工作時,會劇烈攪動手搖曲柄和連桿大頭,不僅會增加發動機內部功率損失,還會增加機油濺到缸壁上的量,導致機油燃燒失敗。因此,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應控制在油尺的上、下刻線之間。
9.單側車輪通過減速帶。
對于懸掛來說,兩側車輪同時通過減速帶,這樣左右懸掛受力均衡,路面沖擊也是一樣的。很大一部分從路面傳遞到車身的沖擊力可以通過彈性元件和減震器同時抵消。但如果單側車輪通過減速帶,沖擊力將完全由單側懸架承擔,增加單側懸架的負擔,長此以往會對懸架的性能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懸架錯位變形,車輛跑偏。
10.長期坡道停車
有些朋友臨時找不到停車的地方或者因為小區的特殊地形,經常把車停在匝道上,長此以往會對車造成一定的傷害。首先,手剎的損傷加重,因為手剎拉線一直處于緊繃狀態,會加速手剎拉線的失效;其次是對懸掛的影響,汽車停在坡道上,前后懸掛受力不均,長此以往會影響懸掛的舒適性。
11.安裝高流量空氣濾清器。
大流量空氣濾清器俗稱蘑菇頭。加了蘑菇頭可以增加車的進氣量,發動機“吃”的多了,動力自然就大了。但對于北方含有大量細粉塵的空氣,加大進氣量也會將更多的細粉塵帶入氣缸,造成發動機的早期磨損,影響發動機的動力性能。所以“蘑菇頭”的安裝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環境。
12.自己清理發動機。
有很多車主非常愛惜自己的車,給自己洗車,甚至把發動機艙內部都揭開了。清洗后會在某些部位留下水痕,嚴重的會導致清洗時某些部位進水,造成隱患。
13.輪胎不匹配
有些車主在換輪胎時不注意輪胎品牌和花紋的選擇,這是對自身安全的不負責任。換輪胎時,一定要選擇同品牌同花紋的輪胎,否則車輛會跑偏甚至溜彎。如果找不到相同花紋的輪胎,必須成對更換,前胎或后胎。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