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行業創新之路在何方?
那么,創新之路在哪里?近日,德勤在文章《未來汽車行業價值鏈——2025年零部件市場展望》中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洞察,作者精選了部分核心內容與讀者分享。
改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
自動駕駛技術可能會徹底改變移動出行行業。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復雜程度,為全自動駕駛奠定了技術基礎。安裝在車輛上的各種傳感器可以檢測障礙物,幫助車輛保持正常的軌跡,并向駕駛員發出危險警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應用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車輛周圍環境信息,提高駕駛安全水平,還可以提高舒適性水平。自動駕駛技術可分為0~5級(全自動駕駛)。
全自動汽車除了設置終端和啟動系統,根本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為操作。為了達到這一水平,車輛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軟件公司、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需要解決許多重要問題,包括開發可靠的駕駛功能和解決現有的相關法律問題。
從目前的粗略估計來看,一輛全自動汽車可能要花費終端用戶數千歐元。雖然硬件和軟件組件的成本會逐漸降低,但所需組件的急劇增加和系統集成復雜度的增加會導致整體成本更高。由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應用可以提高安全性,因此包括歐盟在內的政府或組織可能會逐步推動所有汽車制造商提供此類應用,導致需求急劇增加。
傳感器的尺寸會更小,但功能更強大。雷達和激光雷達傳感器和攝像機將廣泛用于汽車的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隨著多傳感器融合變得越來越復雜,需要不斷提高處理能力,從而改進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電控單元和微控單元性能的提高會導致成本的增加。處理器功能的提高將促進智能傳感器的發展和處理器的集成化。硬件的成本會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而逐漸降低。
除了硬件,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還需要智能的軟件算法來采取正確的行動,以確保乘客的安全。基于集成電子控制單元和微控制單元的軟件平臺使得多傳感器融合更加容易。
深耕室內裝飾和信息娛樂系統
信息、娛樂、通信和內飾系統將是未來最明顯的汽車部件,將決定用戶對車輛的評價。一旦自動駕駛成為常態,乘客不僅需要到達目的地,還需要在乘車過程中有娛樂需求。目前,成本效益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但不足以抵消客戶需求增加帶來的額外成本。
汽車人機界面將迎來全面蓬勃的發展。比如平視顯示功能,觸控技術都會有很大的進步。這將幫助客戶體驗新的車載服務,如預測性維護或使用各種應用程序。可以在車輛的后部顯示屏上安裝交互式城市地圖,以提供附近的信息(如當地景點)和其他形式的娛樂。
但未來的汽車不一定會有更多的顯示器:例如,智能表面集成解決方案可以在各種表面上顯示內容,如窗戶或座椅扶手。LED照明可以直接與織物表面結合。所有汽車內表面可能有2或3種功能。按鈕、開關、旋鈕會變得越來越多余。
定制的智能座椅可以檢測壓力水平并向駕駛員報告情況,而生物傳感器系統可以檢測乘客的健康狀況。自動駕駛汽車一般更注重座椅的設計:旋轉座椅已經成為未來車輛的普遍特征。但根據材料成本預測,高度自動駕駛汽車(4級及以上)要到2025年才會成為常態,所以對旋轉座椅的需求不會太大。
未來車輛將高度互聯:在用戶對媒體技術需求的影響下,連接互聯網將成為未來乘用車的必備功能。大量的機會也會隨著時代的需求而出現,包括現有的機會,比如基于5G的流媒體音樂服務、連接社交網站等。但同時互聯特性也對電控單元和傳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成本增加,但客戶并不一定愿意承擔相應的成本。
V2通信需要無線技術等特定設備的支持,這是導致成本增加的另一個因素。基于G5等技術,V2X通信可以使車輛碰撞或前方危險警告等各種安全程序得到應用。
高壓聚焦電池和燃料電池
影響主流市場接受替代傳輸設備的主要問題包括充電時間、成本和續駛里程,這些都可以歸結為儲能:電池或燃料電池組件。
電池組約占純電動汽車價值的25%~40%。毫無疑問,電池的價格變化仍然對電動汽車的市場接受度有著重要影響。目前,汽車制造中最有前途的創新是采用鋰離子電池。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需要鋰離子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的電極材料。電動汽車所有與電池相關的部件都可以分為單體電池、電池模塊和整體電池組。使用鋰離子電池可以減少整個電池組所需的單體電池數量,從而降低整體成本。
由于所需儲能低于純電動汽車,因此鎳氫電池也是除鋰離子電池之外的混合動力汽車的不錯選擇。鋰很容易獲得,所以鋰離子電池在價格上一直很有優勢。因為這個技術比較新,所以鋰離子電池還是比較貴的。但在規模經濟的影響下,鋰離子電池的成本有望降低。
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電池類型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然而,這兩項技術都處于研發的早期階段,預計不會在2025年之前推出。所以目前市場的重點還是鋰離子電池。亞洲公司(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公司)主導著鋰離子電池領域。
隨著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預計將強勁增長。受此趨勢影響,近年來電池廠商紛紛提前增加電池產能。電池廠商的產能利用率目前只有65%左右。主要市場投資者均表示計劃增加電池產能,但電池需求增速是否足以改變產能利用率低的局面仍有待觀察。產能過剩往往導致價格下跌。
要在未來的電池市場脫穎而出,電動車的大小或者續駛里程不是關鍵,充電時間才是真正重要的。“閃充”電池將是這一領域的領頭羊。這種電池可以將充電時間縮短到5分鐘。目前這項技術還處于研發初期,將“閃充”電池應用于汽車將伴隨著材料成本的大幅增加。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不太可能遇到這些問題。這類車輛的供油速度和續駛里程與傳統內燃機車相似。雖然燃料電池電動車的價格比比較高,但是如果能夠降低鉑的用量(鉑作為催化劑促進氫氣分離),燃料電池電動車的價格就會降低。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氫氣的量。
幾乎所有的車輛制造商和大量零部件供應商都在大力開發替代傳動裝置。日益嚴格的環保監管體系沖擊了內燃機制造業。汽油機可以通過尺寸縮小或放大技術進行優化。而柴油機零件如噴油器、高壓泵等也能日臻完善。此外,一些內燃機使用其他替代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壓縮天然氣、液化石油氣)。
但從長遠來看,內燃機新技術投資成本高,風險大。英國、法國(2040年)、印度(2030年)和挪威(2025年)最近公布了禁止銷售柴油發動機的生效日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但是,不太可能完全禁止銷售內燃機汽車。一些供應商仍然可以在高度固化的市場中找到潛在的商機。
隨著替代傳動概念的興起,傳動件領域也必須適應新的趨勢。一般來說,替代傳動裝置的應用導致對傳動的需求減少,市場需要更小的傳動甚至根本不需要傳動。混合動力變速器采用一體化電機、復雜的機械設計、動力連接等附加部件,導致成本增加。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快速市場增長的Powershift預計將保持相對穩定的銷售。CVT已經導致取消了一些零件(減少了對齒輪和運動零件的需求)并降低了復雜性。
標簽
目前,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都面臨著成本壓力和新技術的沖擊。改變產品結構和加強合作可能是一個獨特的措施。對于內燃機、變速器等對科技進步影響最大的供應商來說,一次徹底的產品創新會有力挽狂瀾的效果;此外,以創新為導向的合作將成為常態,優勢互補。例如,2017年,ZF和海拉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傳感器技術。這種強強聯合將有助于進一步加強系統供應商ZF的產品組合,海拉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創新技術來打開市場。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