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燈為什么會起水霧
大燈起水霧主要是溫差變化、洗車不當、涉水過深、空氣濕度大或密封問題等因素導致的。溫差變化時,長時間使用大燈后驟冷,易使內部水汽凝結;洗車用高壓水槍直沖,水珠經通氣孔進入會引發起霧;涉水過深,水從通氣孔灌入也會造成此現象。另外,空氣濕度大,水汽在大燈內積聚,或大燈密封不嚴,都會讓大燈出現水霧 。
溫差變化是大燈起霧的常見原因之一。當車輛長時間使用大燈時,大燈內部的燈泡等部件會產生大量熱量,使得大燈內部空氣溫度升高。而當我們在長時間使用大燈后立即熄滅大燈,此時大燈內部溫度依舊較高,可車外的溫度往往相對較低,巨大的溫差就會使得大燈內部的水汽迅速遇冷,從而凝結在大燈的燈罩上,形成我們所看到的水霧。特別是在冬季,這種溫差變化更為明顯,大燈起霧的現象也就更為頻繁。
洗車不當同樣可能造成大燈起霧。不少車主在洗車時,喜歡用高壓水槍直接沖洗車輛,包括大燈部分。然而,這樣的操作存在隱患。高壓水槍的強大沖擊力會使水珠順著大燈的通氣孔進入到大燈內部。這些進入的水珠在大燈內部積聚,一旦條件合適,就會形成水霧。另外,有些車主在清洗發動機時也會使用高壓水槍,這同樣可能導致水珠濺到車燈上并順著通氣孔進入,引發起霧現象。
車輛涉水過深也是導致大燈起霧的一個因素。當車輛行駛通過較深的積水路段,且水深超過車輪時,水就有可能通過大燈的通氣孔進入到大燈內部。一旦水分進入,在后續車輛的使用過程中,隨著溫度的變化以及水分的蒸發等情況,大燈內部就容易出現水霧。而且,如果車輛頻繁涉水,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空氣濕度大也會讓大燈起霧。在一些空氣濕度較高的環境中,比如梅雨季節或者大霧天氣,大燈內部的空氣濕度也會隨之升高。當大燈內部空氣濕度達到一定程度,其中的水蒸氣就會在大燈內凝結,進而出現水霧。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水霧,一般在正常使用車輛一周左右的時間,霧氣就會完全消散。
最后,大燈的密封問題也不容忽視。如果大燈總成出現開裂、防塵罩沒有蓋好或者破損、密封膠老化等情況,就會導致大燈密封不嚴。此時,車內高溫高濕的空氣容易進入大燈內部,而車外溫度相對較低,冷熱空氣交匯,就會導致大燈總成內結露,從而出現水霧。尤其是在雨天或者車輛清洗時,密封不嚴的大燈更容易出現滲水的情況,在內外溫差較大時,霧氣就會明顯出現。
總之,大燈起霧的原因多種多樣,溫差變化、洗車不當、涉水過深、空氣濕度以及密封問題等都可能導致這一現象的發生。了解這些原因后,車主們在日常用車過程中就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盡量避免大燈起霧情況的出現,確保大燈的正常使用以及行車安全。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