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金融大變局:金融業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產業金融大變局:金融業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第九屆陸家嘴產業金融論壇暨GIIS2019第三屆汽車新消費峰會鏈接:https://www.iyiou.com/a/qcxxf_shanghai_2019/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擋期,供給側結構改革如火如荼,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是當今時代的重要命題。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降準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于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舉調低了實體經濟發展的準入門檻,國家金融體制開閘放水惠及實體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業銀行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為有源頭活水來,金融與實體產業在政策推動下將愈加融合共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認為從長期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將助推銀行業發展,有利于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實現良性循環。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推手,在信息科技化的過程中將迎來新的變革機遇。在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看來,市場化改革正逐步倒逼銀行轉變發展方式,國家經濟正在從重速度和規模擴張轉向重效益和質量的內涵式增長,中國經濟體系尋求高質量發展已是必然趨勢,在中國實體產業轉型升級之時,金融產業創新煥發新機。
供應鏈金融已被視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路徑,正在積極擁抱互聯網,打造數字信息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以完善供應鏈和產業鏈的信息,在控制信貸風險的同時,精準有效地為民營企業提供低成本、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加速供應鏈端的優勝劣汰,推動金融與產業端的融合共生、協同創新。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于今年8月份正式啟動了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向社會提供全面、安全、高效的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官方機構的正向驅動將連接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基于數字化的供應鏈金融基礎平臺獲得賦能式發展。
金融資本服務實體經濟,已是大勢所趨。國家從資金端釋放金融體系的活力,在于促進制造業的產研發展,以此形成一個從金融端到企業端再到產業端的正向循環。2019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產經融合已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拉動市場消費內需的重要手段。
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支點之一,汽車產業是一個國家工業制造水平的重要體現,自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連續28年首次遇冷,銷量的持續下跌打擊了消費者和市場的信心,中國車企走進車市寒冬,規?;瘮U張的紅利已經消失,以新四化為代表的汽車產業變革迫在眉睫,數字化創新的金融產業與其相互呼應,產經融合方可協同創新,二者攜手共進或將走出低谷,共創新生。
2019年6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三部委引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四方面,推動汽車等產品更新升級。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表示,此舉促進了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引導了汽車金融產品創新,汽車消費渠道下沉,客觀上促進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了拉動整個經濟發展的作用。
在政策持續不斷的刺激下,汽車產業將作為實體經營的代表成為金融端服務的重要產業之一。當金融業遇上汽車產業,將產生出怎樣的火花?在供應鏈金融多樣化發展趨勢下,企業如何順勢而上?商業銀行通過供應鏈金融該如何服務好實體經濟?汽車金融生態在產業變革下該如何進行模式創新?汽車制造商們該如何應對產業鏈變革后的新消費模式?
2019年11月29日,第九屆陸家嘴產業金融論壇暨GIIS2019第三屆汽車新消費峰會將在上海凱賓斯基大酒店隆重舉辦,活動將邀請政府領導、協會領導、行業大咖、商業銀行高管、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核心企業等從產業創新、政策趨勢、投資、科創等視角共話產業金融發展新前景,一齊守望2020。
本次峰會由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上海現代服務聯合會指導,由億歐汽車、上海現代服務聯合會汽車產業金融服務委員會、圓石金融共同主辦,上海市銀行同業會、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上海市基金同業公會協辦,致力于推動新一輪產業創新發展,以服務產業、服務社會,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獻計獻策。
著名經濟學家管清友認為,2019年中國經濟已進入出清高峰期,時下的存量時代必將面臨分化與集中的趨勢,企業正式步入兩極分化的大浪淘沙時期,馬太效應愈發明顯,資本將朝有價值的硬核資產上聚集,中國投資被動式進入價值投資階段。時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已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以金融和汽車為代表的兩大產業將順應趨勢融合共生,協同創新,這是革新者們的機遇,他們將蓄勢待發,守望2020。
2019年11月29日,我們邀您共瞻產業金融新前景,一同成為產業變革中的弄潮兒。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