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泰:汽車革命的下一步是智能化和網聯化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8月22-23日,第三屆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GIV2020)在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次論壇圍繞“提速汽車智能化 打造產業新引擎”主題,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廣泛邀請政府有關部門和汽車、能源、交通、城市、通訊等領域的行業機構和領先企業代表展開深度研討。
在本屆峰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提出了汽車產業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在這一趨勢下中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同時指出車企與互聯網、AI等企業跨界融合、協同創新的必要性。
我國2010年在全球率先啟動了儲能電池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全球主要國家和企業從最初的半信半疑到隨后紛紛認可。2016年主要國家和國際標志性汽車公司由觀望紛紛向汽車的電動化轉型,甚至一些國家紛紛宣布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決心之大、力度之大都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從此引發了汽車產業一百多年來最為深刻的一場變革。
與汽車革命并行的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今天,政府和企業所關注的電池、續航里程、充電樁等只是這場汽車革命的一個序幕,電池、電機、電控和充電基礎設施是保證電動汽車良好的行駛功能的基礎,另一方面,網聯化、智能化,最終實現無人駕駛會是未來競爭的焦點。陳清泰指出:只有兩條戰線并進,才能站穩腳跟。
現階段,汽車的電動化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接下來應該把網聯化、智能化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未來,智能網聯的電動汽車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引領性的核心產品。它有極強的能力廣泛吸納新能源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大數據,以及新技術、新材料、電子電力、先進制造等方面的新發展、新勢能,成為眾多產業融合創新的大平臺。
陳清泰提出,電動化、智能化引領的這場汽車革命是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的一次歷史性機遇。
一直以來,汽車技術的每一次進步和產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密切配合的結果。整車企業在技術集成上功不可沒,但是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卻大都出自零部件公司,如汽油噴射、增壓器、防抱死剎車、安全氣囊、子午線輪胎等等。
當下中國汽車的產銷量已經穩居全球之首,但是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方面,仍存在諸多弱點和痛點。中國汽車產業對零部件的關注度和投入度的不足,使我國汽車行業飽嘗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的苦果。尤其在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和國際形勢變化時,暴露得更加明顯。
目前,智能化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技術路線還有多種選擇,存在著巨大的創新空間,這給新進入者,尤其是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帶來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直至無人駕駛改變、擴展了零部件鏈條,使汽車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疇發生了變化。從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到自動駕駛所涉及的芯片、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硬件,到高精地圖、網聯通信、云控平臺、AI算法等軟件,都成了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產業和企業應該抓住這次機遇,打牢我國新型零部件的基礎,用高質量智能化零部件和軟件,支撐智能化汽車產業的發展。可喜的是,新型產業鏈涉及的信息化、網聯化、人工智能等領域,近年來在我國發展狀況都比較好。
在這場汽車革命中,汽車已經由一個典型的機械產品,擴擴展為“超級移動智能終端”和由軟件定義的互聯網產品、電子信息高科技產品。汽車企業不得不跨界進入到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大數據、系統軟件等高新技術領域。面對如此大跨度的高新技術群,車企很難把它獨家拿下,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是成敗的關鍵。
目前,我國在通信技術、5G、互聯網、北斗衛星定位、網絡規模、大數據等領域具有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我們還有實力強大的電力電網公司、電子信息公司、互聯網公司、通信運營公司等。特別重要的是,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領域,有為數眾多的高科技中小企業,他們在智能網聯領域都有很強的實力。
不過各個行業相互之間還相對陌生,跨界協同創新的潛力是巨大的。汽車企業應該把合作的手伸出去,互聯網、IT、AI企業要把手插進來。雙方攜手重構汽車產業鏈,共同構建智能汽車的產業生態。(編輯:太平洋汽車網 郭睿)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