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汽車矩陣 一場錯過移動互聯的絕地反擊?
如果繼續把這個汽車版圖抽絲剝繭,你將會看到百度非常明晰的三條線:
第一條線就是前文提及的車聯網服務;
第二條線則是Apollo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這是百度目前的核心業務,也是基于小度車載OS的更大生態);
第三條線就是自動駕駛所指向的更大領域,智慧交通,完成車路協同(V2X)。
目前來看,百度的車聯網布局已經非常完善了,所以它真正的核心業務是要做Apollo自動駕駛平臺,而這也是連接連結傳統汽車產業的關鍵。那既然有了這個思路,咱們對自動駕駛的理解就比較好做切入了:
①百度是如何發展自動駕駛這條產業鏈的?如何與此前的車聯網服務做銜接?
②百度的自動駕駛競爭優勢在哪里?
③百度如何靠自動駕駛來賺錢?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即如何發展:
其實百度的自動駕駛戰線并非獨立,早在它涉入車聯網領域時,其自動駕駛技術就在同步發展。
不過,盡管百度是2013年就開啟了自動駕駛項目,但其內部對于自動駕駛和車聯業務的認識還并未達到統一。
直到2017年,百度宣布將原百度地圖旗下高精地圖團隊與百度車聯網團隊合并,成立百度L3事業部(現已更名為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也是那時開始,Apollo面世,百度自動駕駛業務才真正開始走上快車道。
Apollo登上競逐舞臺,百度也開始從第三陣營、第二陣營,逐漸趕超眾多老牌選手,搖身一變成了第一陣營里重要的一員,它僅用了3年時間,就能在長沙、北京、滄州布局完成百度的無人車。
而今年3月份,在Navigant Research發布的最新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中,Waymo、Argo AI、Cruise和百度Apollo進入行業top4,百度Apollo也成為了2020年上榜中少有的中國玩家。
再來說說第二個問題,即核心優勢:
按照百度原有生態,除了搜索業務(前文已提及,現已通過AI技術形成了DuerOS核心),百度地圖則是其中的另一張王牌。但這種傳統的導航地圖和高精地圖始終還是有些差別。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的一個高速路出口,普通導航地圖根本無法反映你車輛所處的是哪一個車道,也無法告知AI需要如何變線。
而高精地圖則不僅可以將誤差可以縮小到15-20厘米,還可以詳細地標注出車道上的具體車道線寬度、路燈位置、交通信號燈、路障等等信息,從而可以給自動駕駛AI進行決策。
也就是說,高精地圖其實就是無人駕駛車所必備的。這也就是本文開篇所提及的,拿下高精地圖就是拿到了進入無人駕駛的資格。
或許在L2級時代,高精地圖還僅僅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但若真想達到L3以上級別發展,那么高精地圖則成為了無可或缺的供應商。而目前,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發力,實則就是擁有高精地圖這張王牌。
BAT在地圖領域的布局 | ||
高精地圖廠商 | 投資事件 | |
百度 | 長地萬方 | 2013年全資收購 |
阿里 | 高德 | 2014年全資收購 |
易圖通 | 2010年注資,持股60% | |
騰訊 | 四維圖新 | 2014年投資11.73億,持股11.28% |
大地通途 | 全資子公司 |
2013年,百度收購長地萬方,宣布正式入局。次年,阿里就以15億美元的價格直接收購了高德,騰訊也在同年以11億美元收購四維圖新11.28%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在原本就為數不多的具有地圖制作資質的企業中,BAT就分別控制了2家,這也就意味著無論百度還是阿里,他們都看中了高精地圖的巨大潛力。
BAT在自動駕駛發展情況 | |||
百度 | 阿里 | 騰訊 | |
技術開發平臺 | Apollo | — | — |
車載系統 | DuerOS Auto | AliOS | AI in Car |
高精地圖 | 長地萬方 | 高德 | 四維圖新 |
在百度收購長地萬方后,便拿下了長城訂單。并且在有了這張王牌后,百度僅用了3年時間,就實現了自動駕駛商業化的轉型,比如在長沙、北京、滄州能call到百度的無人車。
除此,自動駕駛始終是個“長征”,Apollo雖然已形成了百度的核心優勢,但依舊還有Waymo、滴滴這樣的超級玩家存在。
加之,無人駕駛離普通民眾還比較遠,所以現在指望Apollo為百度貢獻大量的營收還不太現實。而這,也就成了百度想要“賺錢”的難題。
為了盡快商務化,百度去年又推出了Apollo企業版,即在開源版本的基礎上,推出定制版。不過受限于成本和政策法規等各種因素,其規模化量產難度依舊很大,所以目前的Apollo,還主要是面向景區和物流配送中心等低速駕駛場景(例如金龍小巴)。
盡管短期量產的難度非常大,但百度Apollo前景巨大,因為未來傳統車企很可能要依靠這些能夠提供自動駕駛系統的企業來擴大競爭,而這其中更具話語權的則是百度Apollo和Waymo這樣的平臺,以及掌握著無人車芯片的英偉達、英特爾這樣的巨頭。這是傳統車企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也是百度的機會。
經過幾年的調整,百度最終是找到了自己的路,不過車聯網作為未來入口的價值還尚未爆發,而Apollo自動駕駛平臺的拓展和商業化也需要一個過程。
如今的百度又再次站在了轉型的風口:由移動互聯向人工智能發力,只是這個過程的普及時間要更長,等百度再次崛起還需要耐心。但或許那時,你就會突然驚呼,原來百度Apollo可以這么值錢。
當然,這種預估并非空穴來風,在谷歌系無人車公司Waymo、以及通用旗下的Cruise,其估值都被炒到很高,而在中國市場,百度這家技術驅動型公司還處于爬坡期,等待它的爆發,僅需時日。(文:太平洋汽車網 王曉莉)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