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征戰高端 吉利長城你更看好誰?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11月18日早8點半,離車展媒體日正式開幕還有半小時,此時大多數媒體還未進館,長城老大魏建軍卻已抵達WEY展臺。這是全新WEY品牌第一次與公眾見面,或許只是尋常的談笑,而在外人來看,老魏臉上的笑容里無疑帶著對新生品牌的期許和壯志將酬的抱負。
我們的自主品牌沒有停止過向上攀登。7年前,奇瑞發布了中高端品牌瑞麒;5年前,奇瑞和以色列合資方合作推出了觀致品牌;3年前,紅旗推出H7推向市場邁出了紅旗復興的第一步。可惜的是,無論是推出高端品牌還是產品走向高端,成功者寥寥無幾。
● 自主高端的兩種路徑
這屆廣州車展上,華晨寶馬拋出了國產1系這樣入門級的產品,有人說,這不過是掛了豪華品牌LOGO、名不副實的豪華車,也有人認為,它依然具備豪華品牌的品質,值得購買。預計國產1系起售價不足20萬元,這樣的價格對于注重品質和格調的年輕群體來說,無疑頗具吸引力。
從奧迪A3到寶馬1系,豪華陣營已經在不斷下探,這意味著他們在擠壓合資乃至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對于自主品牌來說,這種局面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積極應戰這條路上,各家因起點不同、理念不同和手握資源不同,從而選擇了不同的自主高端之路。
一、 產品高端化。大多數自主品牌產品向上走都是推出B級或C級車,如榮威950、奔騰B90、吉利博瑞乃至東風A9這樣的C級產品,它們的價格均覆蓋了15-20萬元的區間,而這此前一直都是合資品牌的優勝領域。
從市場表現來說,吉利博瑞被公認為反響最佳,而其他自主高端車型月銷量破千都很難。近來也有自主品牌從SUV下手,推出了哈弗H8/H9、傳祺GS8和長安CS95等產品,目前來看上市不久的GS8似乎口碑不錯。
二、 品牌高端化。拋開紅旗不談,我們看到吉利上月在德國柏林發布了全新的LYNK&Co品牌、長城在上周發布了全新的WEY品牌。在一眾自主車企當中,吉利和長城成績頗為耀眼,兩者10月銷量均位居國內前十,比不少合資車企還要好。
雖然都選擇了推出全新的高端化品牌,但吉利和長城的理念和路徑完全不同。長城的WEY品牌專注SUV,產品價格鎖定在15-20萬元之間,豪華氛圍的從設計、性能、配置和材質上傳達,總的來說,長城的路子相對比較傳統。但吉利完全是另一種玩法,按照官方的介紹,LYNK&Co強化個性、互聯創新乃至汽車共享,就連LYNK&Co官網風格都極為輕潮。大膽一點說,LYNK&Co是想重新定義汽車。
● LYNK&Co和WEY,誰會贏得未來?
有意思的是,LYNK&Co和WEY品牌都選擇了這個時期推出,雖然都號稱高端,但實際上對標的是合資品牌,或者說主流外資品牌,并非一上來就要挑戰BBA。不同的是,一個大膽響應未來,一個想把腳下的土地踩得更深,這兩種玩法誰會勝出?
或許幾年前汽車業的前景還不是那么明朗,可如今智能互聯、電動化、自動駕駛、輕量化以及汽車共享等維度的暢想都已經達成共識。雖然LYNK&Co和WEY都會加入新能源驅動方式和一定的智能互聯元素,但LYNK&Co對未來的回應更多。
LYNK&Co特別強調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車型價格統一省掉砍價煩惱、實體+網絡銷售甚至提供上門取車保養服務、月租/分時租賃等汽車共享方式、自有AAP商店等等。LYNK&Co承諾了更多創新式買車/用車體驗,雖然量產車還沒落地,但這不僅看起來非常酷,也確實針對性地在試圖解決和滿足市場中新出現的需求。
老魏的看法則有不同,“之前,長城汽車的高端化發展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用一款車加入最好的配置,就是高端。但總結經驗我們發現,豪華品牌更需要品味”,哈弗品牌明顯難以承載這種品味,于是WEY應運而生。
WEY品牌的目標是挑戰15-20萬元區間內一線合資品牌的地位,希望終結他們的暴利時代。長城官方宣稱,WEY品牌已運籌了4年,雖然同屬于長城汽車,但WEY擁有獨立的國際化研發團隊、獨立的高端零部件配套體系、獨立的品牌運營團隊以及獨立的銷售網點。
話雖如此,可長城要同時運營哈弗紅藍標、WEY品牌以及眾多車型,紅藍標分網已經讓人恍惚,WEY完全獨立打造更是會大費周章加劇成本。長城走品牌高端路線,不止是消費者會存疑,“靠什么來支撐高端的品牌?”、“難道是新瓶裝舊酒?”,就連同屬自主品牌的競爭對手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在今年的廣州車展訪談上,奇瑞常務執行副總經理陳安寧拋給老魏的也是類似的問題。
高端的品牌離不開可持續的投入、自有技術的積累和強大、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目前消費者對于自主高端尚存疑慮,說明他們做的還不夠。
LYNK&Co和WEY都才剛剛誕生,量產產品面世都需要等到明年。LYNK&Co有沃爾沃技術背書,上陣更輕松。WEY也不用著急宣揚自己,好的產品,時間和市場自會給出答案。盡管一些自主車企還在走借鑒之路、賺快錢,盡管觀致的高端之路還未見成效,或許我們應該看到,依然有自主品牌在穩打穩扎、積極迎戰合資品牌,快速出擊抓住可深入挖掘的細分市場從而推動產業升級。
● 自主高端怎么看?車企老總這么說
目前2016廣州車展已近尾聲,實際上除了眾多新車和脖子以下都是大長腿的車模,這次車展,車企內部的眾多汽車人也接受了媒體采訪,他們談到了對自主高端的看法。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我們認為現在應該向上突破了,因為這一塊有很大的商業機會,15到20萬也是銷售的主流產品。全新豪華品牌WEY的品牌定位就是要終結外資品牌在中國的暴利時代。”
也有網友問為什么用一個英文來代表?老魏講到今后的高端一定是國際化,如果是一個中文推向國際是很難理解的。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
“其實每一家一直都在致力于品牌的突破,產品的突破,有的企業開始也嘗試做一些,另外做一個品牌,做一些高端品牌,有的企業做高端產品,很顯然,長安選擇的是沒有單獨再命名一個品牌。”
“我認為就是獨立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來走高端化,也不視為一種不錯的路,關鍵就是要堅持住,要挺得過去,這個可能燒錢會多一點,就是把未來的錢燒的多一點,可能當前要困難一點。”
奇瑞汽車總經理助理金弋波
我們曾經也做過,在09年的時候當時做了兩個高端品牌,覺得時機還不成熟,又回歸一個品牌,現在其他品牌在做這方面的工作,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什么狀況我們也看看。
目前“大奇瑞”的品牌格局已經完成,觀致是合資方式做的,對標的就是大眾和豐田。
漢騰汽車總經理李學明
汽車這個產品確實代表了整個工業水平的體現,產品檔次往上走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可以推出一些中高端的產品,跟合資品牌競爭。當然這也有一個過程,總之一句話,市場趨勢必須要把握住,前瞻性當然也要有。
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肖勇
傳祺GS8是廣汽乘用車今年發布品牌向上戰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對于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做出分析的時候,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品牌肯定會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主力軍,就是占據半壁以上的份額,甚至是超過50%以上的份額。
中國的汽車人和中國的汽車品牌在做正確的事情,不再進行以前低質低價的競爭,而是向上去發展,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不管是什么樣的模式,最終還是必須有高端的產品去支持。沒有一個讓顧客可以接受和可以認可的高端產品去支撐的話,而只是換一個品牌。我相信現在的時代消費者都很精明,有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判斷的標準,最終能夠吸引他們的還是要靠產品和服務。
比亞迪汽車總經理舒酉星
制造更為高端的產品,我想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外觀、設計的問題,牽涉到的理念和文化會更多。
我們觀察業內的很多高端品牌,除了有華麗的形象以外,還有非常堅實的實力,也就是說一定能在某些關鍵指標上做到別人做不到的地方。我們也在思考技術、整體設計、產品服務、客戶形象、PR關系,所有的這一些是不是能夠支撐到一個更高端的系列、品牌,我們也不斷地在看。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企業更了解中國市場、更了解中國老百姓的需求,國外的企業帶入了技術和理念最先啟動了這個市場,贏到最后的我相信還是中國市場,必須要把你的思維放到這個市場上才能贏。
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宋軍
自主高端,當然現在還會面臨一些挑戰或者阻礙,或者一些天花板,二十年前或者十年前或者五年前來說,我相信那個時候的天花板比今天面臨的更多。
我們也一步一步走過來,一步一步突破了自己,所以我覺得未來這些困難,這些挑戰都很正常,要成為被世人尊重的品牌,成為汽車業界的強者必須挑戰跨越這個困難,才被可能認可,所以是客觀存在,也是需要存在的,我們也是可以有辦法突破它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