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鐵龍凱旋成功完成了與國內消費者的首次見面。對于一直在家用經濟型轎車市場打拼的東風雪鐵龍,凱旋是其進軍國內中級轎車市場的首次嘗試,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而對于買車人來說,外觀漂亮、內飾設計顛覆傳統的凱旋是否能夠滿足他們擁有雪鐵龍品牌中級轎車的愿望呢?
外形、內飾緣于C4,具備中級轎車尺寸 對于凱旋的“來源”,可以毫無疑問的說它來自雪鐵龍C4。從B柱向前,凱旋與雪鐵龍C4幾乎一模一樣,無論是外觀還是車內設計。C4是與標致307共用平臺且并互為對手的A級轎車,而雪鐵龍凱旋之所以在國內以B級車身份亮相,其B柱往后的設計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凱旋尺寸為4802*1773*1512(mm),軸距2710mm。其軸距僅大于馬自達6(2675mm);長度位于馬自達6、銳志之上,僅次于蒙迪歐、雅閣、君威;寬度大于帕薩特領馭(1765mm)、接近銳志(1775mm)、落后于其它B級產品。可以說,凱旋在車身尺寸上具備了和國內中級轎車競爭的實力。
凱旋并不是雪鐵龍中級轎車(B級)平臺上的產品,它是307(A級)平臺上的“衍生物” 雖然凱旋具備了中級轎車的尺寸,但在雪鐵龍的設計研發中,它并不是雪鐵龍中級轎車平臺(3號平臺)上的產品。雪鐵龍的中級轎車平臺生產C5等產品,雪鐵龍C5才是雪鐵龍在歐洲真正同馬自達6、蒙迪歐等中級轎車競爭的產品,C5才是雪鐵龍的B級轎車。 凱旋的平臺屬于標致-雪鐵龍的2號平臺——用來生產標致307、雪鐵龍C4。在細分一下的話,凱旋應該來自標致用于生產旅行車307sw的長軸距平臺。我們可以發現凱旋的軸距為2710mm,而在307基礎上衍生出的307sw軸距為2708mm(凱旋2710mm軸距只是官方給消費者的尺寸,其真實軸距很可能就是2708mm)。現有的307sw的底盤(以307為基礎)成為凱旋在設計時最好的底盤“發源地”。
凱旋懸掛系統不具備雪鐵龍現有中級車的標準(與307相同),也難和其它中級車競爭 不論是廠家還是消費者對B級車(或者稱為中級車)的要求顯然要比A級車高出很多,而底盤是決定一臺車操控性、舒適性,以至車輛價值的重要因素。 標致--雪鐵龍集團的A級產品都使用了相同的底盤,具體表現就是C4與307具有相同的懸掛系統——前麥弗遜+后縱臂扭轉梁式,彈性原件均為螺旋彈簧。標致的B級車407使用了前雙叉臂+后多連桿式;雪鐵龍B級車C5則使用了主動液壓懸掛系統來改善車輛的舒適性并實現了底盤的隨時升降、大大增加了通過性。 而凱旋轎車的前后懸掛與標致307(以及C4)相同——凱旋的懸掛系統并不能代表雪鐵龍的B級車水準,在舒適性、通過性上都無法讓乘客享受到雪鐵龍B級車的水準。目前新一代的B級轎車大部分都采用了技術含量更高的多連桿后懸掛(君威、M6、蒙迪歐、銳志、帕薩特B6、雅閣),雪鐵龍的C5則裝備了主動液壓懸掛,凱旋的懸掛系統在形式、技術含量以及表現上恐怕都不足及和國內在售的B級轎車抗衡。
國內消費者沒得到雪鐵龍真正的B級產品,凱旋在成本上具有優勢 法國人沒有給國內消費者帶來真正的B級車C5,東風雪鐵龍也沒有得到更先進的底盤技術,但凱旋出征國內B級車市場的優勢除了不同尋常的外觀、內飾外,就是成本。
凱旋和307是一個平臺的產品,底盤等處的零件與307具有相當高的通用性;此外,東風雪鐵龍在國內投產凱旋,避免了直接投產C5所需要的巨額平臺設備引進費用。這些優勢都令凱旋的零部件采購成本大幅降低。理論上,消費者日后對凱旋的養護、修理費用與A級車307不會相差太大——凱旋與國內其它B級車相比具有成本優勢。 支持凱旋具有B級車價格的最大理由是高配置 從底盤看(發動機可以換、配置可以加,但底盤卻是一輛車無法改變的),凱旋不是真正的中級轎車,和307sw類似(或者說一樣)的底盤無法支持它具有B級車的價值和價格。
但不具備B級車的核心素質的凱旋在配置上確有超過目前國內B級車平均水平的能力。高配置是支持凱旋具有國內B級車價格的唯一理由——明顯好處是讓消費者用相同價格得到其它B級車所沒有的配置(比如ESP、比如隨動氙氣大燈),而凱旋“手動基本款”的價值和A級車不會有太大區別。
搞清楚這點,東風雪鐵龍為凱旋開出的價格是否合適(或者說相同價位該不該買凱旋),我們心里自然就會清楚了。
華潤現代5.21相約有禮兩小時廠家直銷
參與品牌:現代
微信/瀏覽器掃描二維碼用手機報名更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