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是目前中國汽車行業提得最頻繁的一個詞。全國上下,各種形式的企業都在宣傳造"自主品牌"轎車。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的汽車工業雖然發展迅速,然而在繁榮的背后,大家卻發現更多的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國際汽車巨頭手里,國內企業也就是充當一個"帶料加工"的角色。在國家大力倡導的背景下,汽車企業造"自主品牌"轎車熱情高漲。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除了原有的吉利、奇瑞外,各個大型合資企業也紛紛揚言要推出自己的自主品牌車型。在這些企業中,甚至有企業宣布不造低端自主品牌轎車。
近期,國家開發銀行宣布向廣東汽車集團貸款43億,支持廣汽發展自主品牌。而廣汽卻宣布不造低端自主品牌車。
上海汽車集團推出的第一款自主品牌榮威750是一款定位于中高檔的汽車品牌。
為什么國內大的汽車集團都熱衷于造高端自主品牌汽車,這能說明這些汽車集團的技術已經成熟了?能夠造出完全自主品牌的產品?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姿態,是一種蒙蔽消費者的做法。
自主品牌由于投入和技術的原因,在市場上只能是"配角",要發展我們中國自己的汽車產業,不能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要自主品牌車型,更要技術和品質上的提升,因此中國自主品牌車型更呼喚符合市場環境、符合中國人消費水平的產品。
那么"自主品牌"要符合什么標準呢,這個標準不是筆者定的,也不是汽車廠商定的,而是由眾多的消費者和市場決定的,通過走訪,筆者發現,市場上熱銷的家用車型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合理的價位、大動力小排量、符合潮流的外觀設計、盡可能大的內部空間、高安全性、過硬的質量品質,以及符合社會發展的環保性能。
環視市場,符合上述條件的自主品牌車型幾乎沒有。吉利、奇瑞、比亞迪、力帆,這些自主品牌的生產企業進入汽車生產領域時間還不是太長,加上與國際接軌也不是很充分,使得車型的競爭力不強,而剛剛推出的榮威750、紅旗HQ3以及奔騰,由于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重要系統都不是自主研發的,嚴格意義上說,上述產品并不是中國汽車自主研發的產物,那么哪個企業才能制造出消費者喜歡的物美價廉的"自主品牌"?
一汽、東風、上汽、長安汽車、廣汽、南汽等中國汽車工業的支柱,由于其在硬件和軟件上條件,"自主品牌"的研發他們應該是首當其沖。上汽和南汽引進羅莩技術,投產的新車有多少自己的東西還很難說,長安汽車雖然一直致力于自主品牌的研發,但是缺乏轎車經驗,使得剛剛上市的陸風風尚市場反映一般。就連一輛低端產品的技術都不能完全自主,高端產品能是"自主"的么?
"自主品牌"不僅僅是符合目前市場對家用轎車的高要求,更應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對消費者而言是能真真切切享受到汽車工業的成果。民族汽車企業終于能同國際汽車巨頭平等對話,能研發制造出具有世界水平的汽車產品。這才是目前國內汽車企業當務之急,而不是喊口號,搞噱頭,掙表揚。
華潤現代5.21相約有禮兩小時廠家直銷
參與品牌:現代
微信/瀏覽器掃描二維碼用手機報名更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