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到“是誰發明了汽車?”這個問題時,許多人都會回答:亨利·
福特。這個普遍的誤解正是對
亨利·福特的贊美-是他使千千萬萬人擁有汽車的夢想成為可能。雖然人們普遍承認汽車是在歐洲發明與誕生的,但在十九世紀末,有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實驗者們同時在努力實現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擁有所有的榮譽,因為是他使汽車不再遙不可及。他的指導原則是:“我要制造一輛適合大眾的汽車,價格低廉,誰都買得起。”
正是亨利·福特的這種遠見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誕生。
創業初期
三大巨頭——鋼鐵、石油和交通——為亨利·福特和早期的福特汽車公司布置了舞臺。1864年,福特出生后第二年,平爐煉鋼法問世,
現代鋼鐵時代拉開序幕。
次年,石油部門在阿勒格尼河河谷鋪設了一個龐大的輸油管網絡的第一段輸油管路,這個網絡最終將為7,500萬輛汽車提供燃油。1869年,鐵軌貫穿整個美國大陸。
二十世紀
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車公司在底特律的一間由貨車車間改造而成的窄小工廠中宣告成立。其全部財產包括一些工具、器材、機器、計劃書、技術說明、藍圖、專利、幾個模型和12位投資者籌措的28,000美元。
除亨利·福特外,新公司最初的股東包括一位煤炭商人、煤炭商的簿記員、一位賒賬給煤炭商的銀行家,一對經營
發動機制造廠的兄弟倆、一位木匠、兩位律師、一位公司職員、雜貨店老板和一位風車與氣槍生產商。
公司銷售的第一輛汽車被稱為“市場上最完美的汽車”,“簡單得連一個15歲男孩都會開”。第一輛車賣給了芝加哥的E·馮尼格(E.Pfennig)博士。他在公司成立后的一個月就買了這輛車,使那些憂心忡忡、眼看著銀行存款只剩下223美元的股東們喜出望外。
接下來的五年時間里,年輕的亨利·福特先擔任總工程師,隨后擔任總裁。他展開了一個全面的開發和生產計劃,在1905年,將公司從底特律麥克大道租賃車間搬到了位于皮蓋特和波比安街的一幢更寬敞的建筑里。公司投產后的頭15個月,在老貨車工廠共生產了1,700輛汽車,即早期的A型車。
1903年至1908年間,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師們狂熱地制造了19種車型,從字母表中的A直到S車型。其中有些只是實驗車型,從來沒有上市。有些擁有兩個氣缸,有的有四個,有一輛甚至有六個;有些是鏈驅動,有些是軸驅動;有兩輛車的發動機置于司機座椅之下。最成功的生產車型或許要數N型車了。這是一輛小巧、輕便的四缸汽車,市場售價500美元。售價為2,500美元的K型車是一輛六缸轎車,銷量很差。
K型車的失敗,以及福特先生堅持認為公司的未來在于生產適合大眾市場的價格低廉的汽車,使福特先生與亞歷山大·麥克姆森(Alexander Malcomson)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這位底特律的煤炭商在創業之初籌集28,000美元啟動資金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麥克姆森離開了公司。福特先生買下了足夠的股份,控股達58.5%。1906年,在底特律銀行家約翰·S·格雷(John S. Gray)去世之后,亨利·福特繼任公司總裁。
但是,股東之間的分歧并沒有象一位叫喬治·塞爾登(George Selden)的人一樣嚴重影響到這個新生公司的存亡。塞爾登擁有一項由內燃發動機供能的“公路機車”專利。為保護其專利,他成立了一個強大的辛迪加,向入選的生產商頒發授權許可,向每一輛在美國生產或銷售的“非馬車”抽取特許使用費。
麥克大道工廠剛剛開業,塞爾登的辛迪加就對福特汽車公司提出了指控。福特汽車公司在沒有塞爾登授權的情況下勇敢地投入了生產。
而其他更加強大的汽車公司,都選擇了支付特許使用費而不是冒險與塞爾登辛迪加作對。但亨利·福特相信喬治·B·塞爾登對所有內燃機驅動的公路車輛所擁有的專利無效,必須予以抵制。于是他和合作伙伴們決定為訴訟進行斗爭。
八年后,即1
911年,歷經耗資巨大、難以置信的復雜法律訴訟程序之后,福特汽車公司羸得了這場使其和整個篷勃發展的汽車工業擺脫威脅的戰爭,走上了繼續發展的道路。
與此同時,盡管有來自塞爾登辛迪加的煩擾,這家小公司的業務卻蒸蒸日上。此前,汽車屬于有錢人的玩具。但是,建造一種既簡單又堅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車是亨利·福特的夢想。這輛夢想之車就是T型車,在當時是最為著名的汽車。盡管不加選裝件的最終售價僅為260美元,但幾乎每個人都喜歡選裝件,因此其平均價格達到400美元。
T型車于1908年10月1日步入歷史舞臺。亨利·福特稱之為“萬能車”。它成為低價、可靠運輸工具的象征,當別的汽車陷于泥濘的道路上時它卻能繼續前行。T型車贏得了千千萬萬美國人的心,人們親切地稱之為“莉齊”。T型車第一年的產量達到10,660輛,打破了汽車業有史以來的所有記錄。
到了1913年末,福特汽車公司的產量已經是全國汽車總產量的一半。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福特在工廠實行批量生產。福特推斷如果讓每一位工人固定在一個位置,負責一件工作,而讓汽車從一個工序轉到另一個工序,汽車會更快成形,同時可以節約無數的工時。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1913年的夏天,在密執安州海蘭公園制造廠,用繩子和絞盤將底盤在地板上進行傳送。現代批量生產由此誕生!最終每個工作日下線T型車的速度達到每10秒一輛。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車公司的最低日薪為5美元---幾乎兩倍于當時的最低日薪,震驚了全世界。福特先生認為,既然已經能夠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的汽車,如果員工們能夠買得起的話,就可以賣出更多的車。他相信一個8小時工作日5美元的報酬是他所做的削減成本的最佳舉措。他說:“我可以找到創造高工資的生產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顧客的數量。”
T型車引起了一場農村變革。5美元的日薪及其蘊含的哲學引發了一場社會變革。而流動的裝配線則引起了一場工業變革。
在T型車投產的19年里,僅美國一地就銷售了15,007,033輛。福特汽車公司在全球牢牢建立了自己作為綜合工業巨頭的地位。在這些年高度膨脹的發展中,福特汽車公司:遷至位于密執安州海蘭公園的更大的工廠。(1910年)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成立汽車工業首家裝配分廠。(1911年)為滿足對汽車日益增長的需求,在費城、明尼阿波利斯、長島市和布法羅設立新廠。(1913年)開始生產卡車和拖拉機(1917年)開始在密執安州
迪爾伯恩市建設巨大的榮格綜合工廠。(1917年)批量生產“鷹”牌艦艇,一戰期間著名的獵潛艇。(1918年)由亨利·福特及其兒子埃德塞爾完全控股,后者繼承了其父的總裁職位。(1919年)購買
林肯汽車公司(1922年)制造了199架福特三發動機(Tri-Motor)飛機的第一架,并售給美國首家商業航空公司(1925年)
到了1927年,T型車氣數已盡。T型車雖然作了改進但多年來基本上沒有變化,慢慢失去了市場,讓位于福特競爭對手所提供的無論款型和動力都高出一籌的車型。5月31日,福特全國各地的工廠都關閉半年,為生產新款A型車更換機械設備。
A型車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進。在1927年末到1931年間,共計450多萬輛不同車身造型和不同顏色的A型車行駛在美國的大街小巷之中。
但是A型車最終又被放到了一邊。消費者需要更為豪華、動力更為強勁的汽車。而福特汽車公司的下一個產品---于1932年3月31日推出的第一臺V-8發動機正好滿足了這兩種需要。福特汽車公司首次成功地將V-8缸體鑄為一體。而此前專家們告訴福特先生這是做不到的。這比他的竟爭對手學會造出可靠的V-8發動機早了許多年。同時福特汽車及其強大的發動機成為注重汽車性能的美國人的最愛。
1942年,當公司必須將所有資源投入支持戰爭的工作時,民用車的生產突然停止。由埃德塞爾·福特發起的龐大的戰時計劃,在不到三年內一共制造了8,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轟炸機、57,000臺飛機發動機以及超過250,000臺坦克、坦克驅逐艦及其他戰爭用機器。
埃德塞爾·福特于1943年去世,當時正值其計劃達到最大生產效率之時。年邁而悲傷的亨利·福特重新執掌帥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他二度辭去總裁職務。亨利·福特的長孫——亨利·福特二世于1945年9月24日繼任總裁。他在1960年7月13日至1980年3月13日期間擔任董事長一職,并一直擔任財務委員會主席直至1987年去世。
即使當亨利·福特二世將戰后汽車工業的首輛汽車駛下裝配線時,他還在計劃如何對公司進行重組和權力下放。福特汽車公司每月虧損好幾百萬美元,財務狀況非常糟糕,在汽車業的激烈競爭中很難恢復到戰前作為主要生產商的地位。正如其祖父在創業初期面臨的困難一樣,年輕的亨利·福特二世也面臨著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汽車公司。
福特先生在最終放棄公司的所有事務之后,與妻子克拉拉安靜地生活在位于迪爾伯恩“美景街”的老房子里,直至1947年4月7日辭世,享年83歲。
亨利·福特去世后不久,他的兩個小孫子---本森和威廉·克萊也在公司擔任了重要職務。
1948年,所有重要的汽車公司都推出了具有戲劇性變革的最新車型。在經過重新設計的'42車型推出三年之后,繁榮的戰后美國正等待著汽車工業的一場設計變革。1948年6月8日,1949福特車型在紐約Waldorf Astoria隆重推出。這輛側身平滑光潔的福特49汽車擁有獨立前懸架和可開啟的新型后角窗。車身與翼子板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為日后的汽車設計設立了標準。福特49給了福特汽車公司在競爭激烈的美國汽車制造業中奪回亞軍寶座以強大的動力。1949年,福特大約銷售了807,000輛汽車,贏利由前一年的9,400萬美元上升到1.77億美元。這是自1929年以來創下的最高汽車銷售記錄。
多樣化經營
亨利·福特二世的戰后重組計劃使公司迅速恢復了元氣,并使之進一步推出了擴展計劃,最終在美國成立了44個制造廠、18個裝配廠、32個零件倉庫、2個大型試車場和13個工藝開發和研究機構。除大規模增加福特車輛制造設施之外,這項計劃還引入了公司多樣化經營,涉及金融、
保險、配件與服務、電子、玻璃、航空和汽車租賃等領域。
今天,除生產福特、水星、
馬自達和高檔品牌汽車(
阿斯頓馬丁、
捷豹、
林肯、
沃爾沃、陸虎等)外,公司還涉足金融(福特信貸)及服務(福特客戶服務部)和汽車租賃(赫茲公司)等領域。
福特信貸是福特汽車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在汽車融資業中位列全球第一。它在全球36個國家擁有1,100萬客戶,雇員人數接近2萬。另外,它還為12,500多個
經銷商提供批發、資金和抵押
貸款服務,解決他們的資金困難。福特信貸在客戶滿意度及忠誠度方面處于業界領先,它所獲得的由J·D·Power授予的顧客及經銷商滿意獎比任何其他由母公司控制的汽車融資提供商都要多。福特金融服務公司于1987年10月成立,它在關注客戶需要的同時,提供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以均衡公司的汽車業務。
赫茲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家間接、全資子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租賃業務。赫茲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140多個國家近7,000個運營點,為包括財富500強在內的許多商業用戶及數以百萬計的個人用戶提供服務。2001年度赫茲的營業額達到49億美元(美國本土占77%)。
成功故事
Thunderbird
如果不提及擁有驚人公眾認知度的小型運動車---福特Thunderbird,福特汽車的歷史將不會完整。在路易斯·D·克魯索(Lewis D. Crusoe)的領導下,福特Thunderbird誕生于1955年。1955 Thunderbird車型于1954年10月22日在經銷商展廳內首次亮相,售價為2,695美元,加上運費則為3,000到4,000美元。人們一下子就被Thunderbird征服了,第一個十日銷售期內就下了超過3,500份訂單。
在其后的幾年內,由于市場研究顯示,有孩子的家庭不會將兩座車作為他們的主要家庭用車,Thunderbird在設計上相應地做了許多改進。1971年,Thunderbird已經是家喻戶曉,著名的百貨公司內曼馬可斯(Neiman Marcus)甚至在其購貨清單內增加了“他和她的Thunderbird”,上面寫著“送給擁有一切的人的禮物”。情侶型Thunderbird配有
車載電話、錄音機和其他特殊設備,一對車售價為25,000美元。80年代和90年代的Thunderbird外型變化很大,其“太空造型”為公司乃至汽車業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1959年Thunderbird出現在賽車跑道上,1982年又突然現身于全國汽車大賽(NASCAR)賽場,其后繼續在全國汽車大賽甲級車賽中贏得了150多場比賽。
20世紀末,Thunderbird不再符合顧客的品味。持續的銷量下降迫使福特宣布1997款Thunderbird之后(在一段時間內)將不再推出Thunderbird車型。
然而,1999年1月3日,福特汽車公司在1999年底特律北美國際汽車展上揭開了一款全新的兩座Thunderbird
概念車的面紗。2000年5月,公司確定將在2002車型年建造這款引起轟動的概念車的生產版。
如今,Thunderbird獨樹一幟地上路了。它是如此與眾不同。自從2001年1月面世之后,Thunderbird的銷量一直很穩定,與產量持平。
Mustang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重心是年輕人。年輕的肯尼迪總統領導了一個經濟繁榮、樂觀向上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已意識到適合年輕人的低價跑車的強大市場需求。時為福特汽車部總經理的李·艾柯卡(Lee Iacocca)將Mustang的全新概念車出售給了亨利·福特二世和將信將疑的財務部。由于公司剛剛并購現有的Falcon發動機、
變速器和車軸,起動資金被削減。在1964年的發布會上,Mustang引起了轟動,人們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只為一睹它的風采。自從A型車推出之后,福特再也沒有領受過公眾對一款福特車具有如此強烈的興趣。這款輪廓鮮明的四座1965型Mustang成了美國的“寵兒”。這股“熱情”在第一個百日內帶來了10萬輛的銷量,售價為2,368美元。當年的總銷售量創下了418,812輛的記錄,遠遠超出市場研究預測的10萬輛。
40年以來,福特Mustang已經成為美國風景的一部分。時至今日,它在各年齡層人們的心中還是魅力不減。
Taurus和Sable
福特汽車公司的另一個成功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早期的經濟滑坡之后。石油價格飛漲和汽車銷量下降促使福特盡快制造出一款既省油又標新立異的汽車。目標是成為中高檔汽車的全球領袖。其結果是福特Taurus和水星(Mercury) Sable的問世。這兩款車型為汽車工業日后的空氣動力設計潮流奠定了基礎,象征著福特對所有檔次的車型新的質量要求。
當福特的虧損額處于上下浮動的時候,在Taurus身上下的35億美元賭注所獲得的成功代表了戲劇性決策的成果。誰也不知道公眾會對一副完全陌生的新面孔作出何種反應。福特卻冒了這個險。Taurus開發小組成立,他們的目標是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有了高層的支持,小組成員們更是不折不扣地履行這一承諾。
他們的努力有了驚喜的回報。當開發小組發現質量未達到其苛刻的標準時,他們將Taurus的推出時間推遲到了1985年12月26日。結果,即便是忙碌的節假日和寒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住前來購買這款遲遲露面的Taurus的人們。Taurus當選為1986年“年度汽車”,并在1992年至1996年期間雄踞“全美最暢銷汽車”的寶座。
福特的產品改良一直持續到下一個十年。1993年推出歐洲“年度汽車”和福特首輛家庭型全球車福特
蒙迪歐,以及重新設計的1994 Mustang。1994年的新品還包括福特Windstar小型廂式車。
蒙迪歐的北美版---福特Contour和水星Mystique在1995年的年銷量超出最接近的日本對手88,000輛。
另外還在歐洲推出了經重新設計的F系列皮卡、新型
嘉年華和Galaxy小型廂式車。
福特卡車---F系列
隨著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的汽車生產線恢復了民用車的生產。大多數美國人在戰爭期間都不允許購買汽車,如今他們需要新的小汽車和卡車。1948年1月16日,福特汽車公司建造了第一輛后來成為汽車史上最成功的車型系列的F系列皮卡。
自1948年以來,全球各地的消費者、企業和
商用車隊客戶大約購買了2,750萬輛F系列皮卡。1995年,F系列壓倒大眾
甲殼蟲成為歷史上全球最暢銷的汽車品牌,包括小汽車和卡車。在北美,F系列卡車連續21年成為最暢銷車輛,共計26年榮獲暢銷汽車稱號。
福特汽車公司繼承人
1999年1月1日,小威廉·克萊·福特---亨利·福特的曾孫成為董事長。2001年10月1日,小威廉·克萊·福特成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上任之后,他帶領公司實施回歸基本原則的改良計劃,重點致力于改進使公司獲得成功的基本要素。1月份,福特高級管理層宣布了一項復興計劃,以產品為中心,強化成本控制,增大公司的盈利能力。
21世紀的福特
對于上一輩的美國人,福特汽車公司就是亨利·福特及T型車。
今天,福特是全球最大的卡車制造商,全球第二大轎車及卡車制造商。我們在全球銷售80多種不同的汽車,包括福特、林肯、水星、捷豹、阿斯頓馬丁、
沃爾沃、陸虎及
馬自達等品牌(福特擁有
馬自達汽車公司34%的普通股股權)。福特的服務品牌包括金融服務(成立于1959年的福特汽車信貸公司)、汽車消費者服務(QualityCare)和汽車租賃(赫茲公司Hertz)等等。
福特汽車公司剛剛成立一年,就啟動了海外擴張計劃,于1904年在安大略省沃克維爾開設了一個中型工廠,命名為福特汽車加拿大有限公司。今天,福特在六大洲27個國家擁有制造廠,制造生產雇員約占福特335,000名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二。2002年,福特的全球汽車銷量為6,980,000輛,全年營業收入高達1,626億美元。
2003年為福特百年誕辰,汽車工業也邁進第二個世紀。值此之際,讓我們記住亨利·福特的豐功偉績。經過多年的興衰與榮辱,戰爭與和平,福特汽車公司從一個人、一間小修理廠和一輛四輪車,發展成為一個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的美國汽車巨頭。
小威廉·克萊·福特在其3月14日致福特汽車公司950,000股東的信中,對福特的未來作了如此展望:
“福特是一個偉大的公司,擁有豐富的傳統。明年我們將慶祝公司的百年誕辰。對我們來說,回顧過去并不意味著退回過去,而是為更好地走向未來。我們在過去的一百年中學到了很多。
我們明白了創新的突破性產品是我們成功的原因。我們知道,我們與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人們具有特殊的關系,包括我們的雇員、經銷商、供應商和顧客。
我們學會了如何在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行業中生存和壯大,如何克服逆境。我們矢志做一名優秀的企業公民,對我們所有的股東開誠布公。
我們將借鑒所有的經驗教訓,在二十一世紀創造更大的物質與精神財富。讓我們期盼未來,奔向未來。”
福特一直致力于創造最好的產品,同時堅持全球社會責任原則和企業公民原則。開明的企業都有一個共識:企業應兼顧環境問題和社會責任。福特計劃在解決當今社會面臨的難題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福特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是一部美國的傳奇故事。公司擁有強大的財力和人力、出色的產品與服務、卓識的遠見以及悠久的企業價值觀。福特以顧客為一切行動的基礎,以豐厚的股東回報為衡量成功的最終標準。
將近100年前,亨利·福特萌發了一個想法,那就是為每個人提供一輛買得起的汽車,從而使這個世界更加美好。今天,在即將迎來我們的新世紀之際,在福特汽車公司,這一信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
福特汽車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車企業之一。它的汽車品牌有福特(
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捷豹(Jaguar)、馬自達(
Mazda)、
沃爾沃(
Volvo)和陸虎(Land Rover)。此外,還開展了汽車信貸(Ford Financial)和汽車租賃(Hertz)等業務。福特汽車公司的制造和裝配業務遍及30多個國家,產品行銷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特汽車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到1913年,當時第一批T型車銷售到中國。目前,福特汽車還擁有
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30%的股份,并于1997年底成功推出了Transit
全順商用汽車。2001年4月25日,福特汽車公司和
長安汽車集團成立了
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各擁有50%的股份,專業生產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轎車。
長安福特投產的首輛轎車—福特
嘉年華已于2003年1月18日正式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