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車如茶Mazda3
馬自達3著實算不上新車了,但我們仍然把它請進了雜志社小住半年。它在中國的身世可謂“坎坷”,不過在我們看來,它卻是緊湊級陣營中一款難得的好車。它的價值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發掘,就像一杯清茶,一輛好車也要慢慢品味才能收獲清香。
圖注文字:開馬自達3 的人肯定喜歡運動型車,要是在路上見到像保時捷卡雷拉GT 這樣的“極品”肯定不會放過合影的機會。
馬自達3 給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運動、性能出色。2.0 升發動機加上4 擋自動變速器,能讓駕駛者非常直接地獲得強大的加速度,2 擋破百的感覺好極了。但也許以后你不會再見到這么“單純”的搭配了,因為它們似乎不夠與時俱進。1.8 升或更小排量的增壓發動機驅動緊湊級轎車足夠了,或者說更為明智。而6 擋、至少5擋變速器也是必須的。即便如此,我有時卻更為留戀那種直接的感覺。就像猛然踩下馬自達3 油門踏板那一刻的感覺。
手動模式換擋毫不拖泥帶水,但我卻不常用到它,因為大部分時間在3 擋和4 擋之間轉換的確談不上什么樂趣。倒是儀表盤中的擋位顯示時刻提醒我這項功能的存在,而且它在D 模式下也不會消失。
相比之下,馬自達3 底盤的優勢更為明顯,它甚至比硬朗的德國車更扎實,它的車身較為低矮,懸架也很緊繃,較高速度變換車道車身響應很快,與此同時通過減速帶這樣的垂直顛簸也不會讓人感到過分不舒適。在開過所有國產緊湊級轎車之后,我認為馬自達3 的底盤性能至今仍然是數一數二的。它所傳遞出的運動性讓人樂于接受,而且給人很大的信心。這個級別中突出性能的車見過不少,但同時讓駕駛者身心輕松的卻不多。而且開馬自達3 的時間愈長這種體會愈深。
現階段,緊湊級陣營的尺寸戰爭也是愈演愈烈,4.6 米的車長和2.7 米的軸距已經不稀奇了。不過馬自達3 卻以一個短促的車尾塑造了自己的個性。加上黑色基底的尾燈,正好迎合年輕人的喜好。稍感遺憾,短促的車尾的確導致了它的后備箱不夠大,備胎似乎也占去了不少空間。不過短小的后箱蓋是用液壓支撐的,沒有再雪上加霜,這在日本車中不多見。
不要被僅僅4.54 米的車長蒙蔽,其實除了后備箱,馬自達3 應該算是一輛乘坐寬敞的緊湊級轎車。后排座的寬度和長度都不錯,這一點已經在攜家人出游時得到了肯定。手套箱的空間更是讓人喜出望外,甚至能容下一個小雙肩背包。后排每個座位處都能安裝兒童座椅,這對于注重安全的年輕媽媽來說絕對是一項不可忽略的細節。
如果你一直關注這款車,你會發現它最初的弱點也漸漸消失了。曾經被人詬病的內飾品質問題得到了改善。即使是我們手中這輛中檔配置的版本也已經見不到過于粗糙的塑料件和較大的裝配縫隙。
淺色的內飾和絨布座椅面料如果不注意清潔很容易匯集污垢,超過兩萬公里的行駛里程之后,這一點已顯露無遺。我決定近期為它做一次深度清潔,正好也為已經開上馬3 和準備買馬3 的消費者奉上一份內飾“清潔報告”,別的不多說了,請大家關注下一期“編輯部車事”吧。
圖注文字:在近期舉行的馬自達運動會上,馬自達3 向公眾展現了它機動靈活的一面。
后排每個座位處都能固定兒童座椅,年輕媽媽們不可忽略的細節。
碩大的手套箱,算是彌補了后備箱較小的弱點。
D模式下也有擋位顯示,很貼心。
旋動音量旋鈕,會有兩列“氣氛燈”逐漸點亮,蠻有情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