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飆車案引發爭議 行人保護勢在必行原創
近日有關“胡斌案”被輿論吵得沸沸揚揚,當人們還在討論“胡斌案”的3年判決時,又一起慘劇降臨。杭州一名17歲的花季少女在斑馬線附近區域被酒后駕駛保時捷的肇事司機魏志剛撞飛,血濺當場。而頗具嘲諷意味的是,這個斑馬線就是一直被認為創國內先河的“愛心斑馬線”。“愛心斑馬線”是“胡斌案”發生后專門設立的,由原先的白色線條改為黃底白條相間,寬度由4米增加到7米,此外,斑馬線中間印有紅色愛心圖案,寫著“愛心路上,有我有你”的溫馨標語。而少女的死亡距“愛心斑馬線”的設立還不到3個月。
對于此類案件我們不過多的去討論責任的認定,而是從另一方面去看,是否應將行人保護正式的納入到汽車碰撞測試的考核中去呢?2003年,歐洲行人保護法規正式出臺,該法規對車輛行人保護方面的性能進行了分階段的引導式要求。日本在2004年頒布實施了《步行者頭部保護標準》。時至今日絕大部分地區以立法的形式對行人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09年在中國天津將進行國內首次行人假人碰撞試驗,面對是否該引入行人保護這一問題,PCauto的編輯電話采訪了多方人士的觀點。
市民:
作為一名普通市民,我希望有關部門建立行人安全保護,畢竟人相對于其他機械物體是弱勢群體,在發生事故的一剎那沒有一點反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個人要提高個人的安全意識,上下班總能看見行人不看車橫穿馬路,自行車在機動車道上行駛,收破爛的3輪車逆行,公共汽車不進站上下人等,這些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隱患。希望交管部門對行人不走人行橫道,自行車逆行這些故意違反交通規則的人們嚴重的懲罰,汽車廠家在設計車輛時提高安全性能的同時,多考慮一下車輛與行人發生事故時如何將危險減到最小。
資深汽車媒體人:
針對行人保護方面的工作其實還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全面,城市道路設施的規劃有待改善,而行人合駕車者對于交通安全的意識更是有待提高。從北京第一起奧拓二環撞人事件之后,交法進行了從新修改,在最大限度的保障行人利益的同時也降低了少數行人的安全意識,甚至出現少數人倚仗新交法的某些條款肆意違章,從而獲得經濟利益。但對于開車族來說,新交法中保障行人利益的這些條款也使他們有些畏懼,畢竟像在北京、上海、廣州這類大城市中外來人口較多,對于交通安全的意識還比較淡薄,由此所引發的交通事故也絕不算少數。
既然這樣,車廠也最大限度的對汽車進行優化,盡可能降低事故中對行人造成的傷害。但在改造后車身結構出現較大變化,雖然降低了交通事故中行人的傷亡率,但由此出現的車與車之間的交通事故傷亡率卻有所上升。對于要同時保障行人和駕車人安全的情況下,車廠的技術要求必然非常重要,但提高行人和駕車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才是最重要的。
汽車企業職工:
對于行人保護目前中國還相對落后,這一切有自身工藝水平的原因,同樣也存在著我人監督的情況。對于行人保護這一課題,對于絕大部分自主品牌轎車而言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進行開發,設計。與之形成強烈的反差,想寶馬這些品牌,在設計,包括前保險杠的位置,材質以及形狀上都充分行人的保護考慮進去,當然前期的投入也是相當大的。國內應當早日制定出符合我們國情的行人保護準則,一方面可促進自足品牌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也對自主品牌進軍海外市場減少了障礙。
執法人員:
首先作為行人一方處于弱勢群體機動車有義務進行禮讓,而作為駕駛員對于行人的保護意識要有所加強,由于現在汽車保有量日漸增多,所以道路相對擁擠致使人們不斷出現違章的現象,在執法監管上我們不可能做到全面性,所以駕駛員的自覺性也很重要。對于現在國內出現的飆車撞行人的事件,我們覺得應該給予嚴懲這類違法事件嚴重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像北京的“二環十三郎”這樣飆車的人群不僅對自己的生命不加以重視,更是對廣大人民群眾一種不負責的表現。對于行人保護立法我們的態度表示支持,這樣不僅可以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還能有效控制駕駛員超速行駛,為人們提供良好的駕駛理念。
交管部門負責人:
今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07193起,造成29866人死亡、128336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4.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7%、10.5%、16.7%和22.9%。其中,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2起,同比減少2起;發生適用簡易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15.2萬起,同比上升1.4%。但酒后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導致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0.1%、17.8%、12%、3.8%。但超速仍然是主要肇事違法行為,共造成4129人死亡,占上半年事故死亡總數的13.8%。
據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統計分析,國外交通事故大多以車碰車事故為主,而中國車撞人的事故卻非常多。碰撞試驗數據顯示,汽車速度20km/h時將行人撞死的幾率是10%,40 km/h時超過30%,60 km/h時超過90%,80 km/h時達到100%。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重視汽車對行人的危害。其中,最先提出行人保護概念的是美國,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測試手段,所以相關的法規無法建立。現在很多大部分汽車廠商已經開始重視行人保護方面的研究,作為交管部門日后立法行人保護法律法規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