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繼續領跑自主品牌第一集團
“一季一小考,一年一大考”
近日,就在各大汽車廠商紛紛“圍獵”上海車展的前夕,中國車市第一季度的成績單也已出爐。在自主品牌企業中,據中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在第一季度,華晨汽車以3月同比增長11%,第一季度累計同比增長10%的成績,成為領跑國內自主品牌的一支中堅力量。
就在整體車市呈現低速增長的態勢之時,華晨汽車出色的成績單寄托著華晨汽車總裁祁玉民力圖使中華轎車品牌走出由弱變強的希望,華晨汽車“十二五”戰略也將得到更強有力的支撐。
在乘聯會的榜單中,華晨汽車在輕客上的表現最為突出,以3月份8461臺的銷量、同比增長30%,一舉超越了眾多競爭對手。同時,在A級車市場,主力車型中華駿捷FRV表現也非常突出,以3個月累計銷售22211輛(3月份銷售8367輛),同比增長15.8%,繼續領跑同級別細分市場。
雖然一季度的車市表現整體缺乏亮點,但華晨汽車仍然延續了較為強勁的走勢,優秀的產品是保障。對此,華晨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沈毅表示:“華晨汽車一貫堅持制造國民精品車,這種發展思路也使得華晨汽車在傳承與超越上找到平衡:傳承的是華晨汽車在研發、制造、服務等環節上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每一款車都有華晨烙印;而超越就是我們的技術不斷突破、不斷超越我們現有的成績。尤其是金杯輕客,不僅連續蟬聯市場第一,同時還推出了大海獅H2W,消費者對此表示認可。”
與此同時,對于自主品牌乘用車在2011年可能呈現負增長的憂慮,沈毅表示大可不必,“雖然面臨一些調控,但剛性需求擺在那里。”據他分析,同歐美國家人均汽車保有量相比,中國的汽車市場空間增幅仍然很大,“作為入門級的轎車,中華駿捷FRV的持續增長,表明中國人擁有第一款轎車的意愿仍然非常強烈!”
打造最強自主產業鏈
事實上,從中檔車起步,華晨中華品牌的努力在業界已經是有目共睹。從出口到堅持自主研發,在行業內始終保持領先水平。
祁玉民認為:“對于目前的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做強比做大更重要,兼并重組不是解決培育幾個大企業的問題,而是對整個產業布局進行顛覆性的調整。”祁玉民解釋說,“如果參與全世界的競爭,我認為能夠有足夠‘強’的5個企業足矣,但這絕不是通過簡單重組做‘大’的企業。”
據華晨此前向媒體公布的“十二五”計劃顯示,“十二五”期間,華晨將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力爭在“十二五”末期達成整車產銷150萬輛/年、發動機產銷150萬臺/年、銷售收入超過1600億元/年的目標,實現企業規模和效益的歷史性飛躍;同時,繼續以“不求最大,但求最強”為發展目標,打造自主品牌最強自主產業鏈。
而據華晨汽車的產品規劃思路,包括C級、B+、A級、A0、A00及SUV等多個品種的車型平臺正在研發或設計投產之中。按照祁玉民的設想,今后華晨在車型研發上將遵循雙原則:一是“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轎車、面包車、卡車全面發展;二是車型研發要“占領中場”、上下延伸。
與此同時,華晨的營銷體系調整同時展開。華晨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沈毅告訴記者,整個營銷體系調整后,八個銷售大區實現前移,今后各自可針對不同市場制定適合發展的銷售服務策略、市場推廣和網絡開發等。
沈毅透露,在這次大范圍調整過程中,原先華晨金杯下屬的中華品牌汽車公司、華晨汽車銷售公司、海外銷售公司和研發中心四個主要部門全部獨立,與華晨金杯并列為五大平行公司。此外,華晨還將面向全球招聘70名高層監理。
“中華轎車的產能將得到持續擴充,二三線城市的營銷布局也將得到不斷加強,”沈毅對有序的營銷調整顯得很有信心。
乘用車與商用車并駕齊驅
在祁玉民眼中,企業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并不是資金,而是如何發展,只要有好項目,資金便會滾滾而來。
去年9月16日,沈陽華晨專用車新工廠在沈陽沈北新區奠基,這是華晨備戰“十二五”的重要項目。該工廠建設總投資約3億元,規劃設計產能每年3萬輛,建設周期5年,是未來3年華晨專用車縱貫南北的30個基地之一。
在此之前,華晨專用車生產基地已經在上海、沈陽、大連、鐵嶺等地開建。今年年初,華晨在江蘇常州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使一家民營企業成為其專用車的另一個生產基地。
除了專用車,目前華晨還在加速擴大其輕卡、輕客產能。不久前,華晨對河南、江蘇兩家汽車企業完成兼并,分別收購兩者50%和51%的股權,為擴大輕卡、輕客產能做準備。隨后,投資額達14.9億元的華晨金杯輕卡項目落戶沈陽大東區,項目建成后計劃年產量為9萬輛,同時還將引進重卡項目。
據了解,華晨的目標是把現有輕卡、輕客產能提升一倍,其中輕卡提升到24萬輛/年,輕客提升到20萬輛/年。
此外,華晨重卡業務也在穩步推進中。祁玉民向記者證實,目前華晨正在與江蘇一家企業合作生產中重卡,計劃未來將北方的輕卡業務擴展到南方,而將南方的中重卡產品投放到北方,這樣通過南北互動,使華晨在商用車領域實現多種業務共同發展的局面。
在乘用車領域始終堅持“先做強后做大”的祁玉民,開始在商用車領域效仿長安集團董事長徐留平的做法,通過“先做大再做強”的擴張模式,為完成2015年整車產銷150萬輛/年的遠景目標做準備。
解決了項目、資金等戰略層面難題后,祁玉民對“十二五”的勃勃雄心將從上海車展邁出從容而務實的一步,沈毅對于中華、金杯的營銷調整也將更有信心。“精于中,華于形”、“一路有我,華晨汽車”——馳騁在自主發展之路上的華晨汽車,已經吹響了新長征的號角!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