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力帆520轎車在重慶國際車展上甫一亮相,便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隨后便有消息稱,重慶力帆將攜520轎車在上海車展這一更大的舞臺上顯露身手。
然而,車展的開幕日期日益臨近,在上海車展官方網站上公布的中方整車展商名單中,記者卻一直沒有找到重慶力帆的名字。難道力帆造車的計劃中途有變?
4月18日,重慶力帆董事長尹明善的一番話釋去記者心中的疑惑,尹明善在接受記者電話專訪時表示,力帆將不會參加此次上海車展,而缺席的原因則是“不希望大肆張揚,以避免讓正在審批力帆轎車項目的國家發改委覺得重慶方面是在施加壓力。”
力帆的良苦用心
此前記者從重慶力帆有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發改委對力帆轎車項目正式受理完畢,曾經的“摩幫老大”力帆,進入轎車生產領域只待一紙批文。
力帆汽車銷售總經理胡祺告訴記者,4月初國家發改委的專家組剛剛結束了對力帆的考察并受理完畢力帆轎車項目的申請。從這幾天專家組的核查結果顯示,發改委認可了力帆各方面的條件。結果可能在年中左右明朗。
根據記者掌握的資料,力帆即將上市的520是一款排量為1.6升的三廂、四門緊湊型轎車,配備的是寶馬TRITEC1.6L發動機,車價可能定在9萬元以內。
“所有廠房及生產線均由曾為海南馬自達、一汽奧迪、東南汽車提供服務的長春九院設計,設備采購來自世界各地。”力帆汽車項目組某負責人很自豪地告訴記者。
據悉,力帆轎車車身是由上海同濟同捷公司設計開發,在模具方面,力帆的合作伙伴千緣模具公司具有與加拿大Magna公司技術合作的背景。此外,還有兩家具有北美三大汽車公司技術背景的資深專業公司為力帆模具提供技術保障。轎車生產線則是由力帆自己打造,由長春九院出任技術總負責。出任力帆技術總監的是曾為克萊斯勒擔任高級技術主管的王德倫、許南紹。
由于力帆轎車的車型設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重慶市政府已經將力帆車作為重點發展項目。按照重慶市的規劃,重慶市要在2007年實現汽車產量100萬輛,2010年要達到150萬輛,市場份額要占到汽車生產總量的15%。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僅僅依靠長安、慶鈴等國有企業是不夠的,力帆這樣有實力的民營車企業得到的政府扶持力度由此可以想象。
雖然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但力帆董事長尹明善在對待上海車展的問題上仍然是小心翼翼。為了不讓發改委覺察到絲毫的壓力,尹明善寧愿放棄這個展示自己的絕佳機會。
“我們也想參加上海車展,但是發改委對力帆的轎車項目仍在核準當中,雖然從態度上發改委對我們的項目比較支持,但我們覺得眼下還是不要大肆張揚為好,以免讓發改委覺得我們實在施加壓力。”尹明善可謂用心良苦。
年中有望拿到“準生證”
當談及能否最終順利拿到“準生證”時,尹明善顯得相當樂觀:“對于力帆轎車項目,目前發改委那邊還需要開幾個辦公會,聽取一些專家的意見,應該是沒有問題。估計過三兩個月的時間這個項目就會又一個明確的結果。”
對于“民企造車”這樣的老話題,尹明善的態度同樣積極,他表示,現在地方政府給民營企業的支持比過去要多很多,而民營企業進入汽車行業的門檻實際上也并不像外界所說那樣高得離譜。“但我們仍然希望低調一些,因為我們確實是準備扎扎實實的投入到汽車行業中。”
稍微回顧一下力帆的歷史便會發現,力帆在對待車展問題上的謹小慎微確實情有可原,為了圓一個汽車夢,力帆集團付出不菲。
然而力帆的造汽車夢也并非一帆風順。最初,力帆重組了在國內客車行業頗有名氣的重慶客車廠,欲以此邁入汽車行業,他們還曾打算斥資5億元對重慶客車廠進行升級換代,以圖更大發展。但這些行動都因各方面原因均告失敗。
橫下一條心搞定了汽車
1992年,年愈不惑的尹明善締造了力帆集團,主造摩托車發動機,后發展到造摩托車整車,十年間成長為一個行業巨頭。然而了解尹明善的人都知道,這位力帆掌門人并不是“安分守己”的人。
尹明善告訴記者,早在很久以前,他就認為摩托車行業是一個小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不能保證力帆產值上百億。尋找更大的行業,把力帆引到一個更大的活動舞臺,是自己要做的首要大事。
但這個行業并不由他信手拈來,撲朔迷離中,力帆選擇了多元化之路,貼牌生產家電、白酒、礦泉水、防盜門等,并在金融投資行業大力出擊,種種嘗試均未達到預期目的,有的甚至交了學費。有了這些教訓,尹明善才猛然醒悟,多兩個輪子的汽車產業才是實現自己夢想的最現實途徑。“力帆造汽車不算是轉行,只是產業升級,這樣可更多地利用力帆的固有優勢。”尹明善這樣分析。
而時至今日,汽車行業的火爆度已遠不如當時,從賣方市場迅速完成了到買方市場的過渡,再經過輪番降價,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大大降低。鑒于此,奧克斯等民企紛紛從汽車行業退出,一時間,“民企造車”四個字被陰霾籠罩。
種種不利因素并沒有摧毀力帆造汽車的決心,反倒更堅定了這種決心。由摩托起家的本田,現在摩托份額僅占公司的9%,而另外91%的份額由汽車占據,在尹明善的眼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盡管如今力帆造車與當初本田轉型在各方面條件上少有可比性,但尹明善無疑已經橫下了一條心,“力帆為做汽車已經準備了近4年的時間,目前擁有20多個高端技術人才,近200名汽車技術骨干,數以億計的資金投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位力帆集團的掌舵人用數據來說明力帆造車的決心。
在他構想的力帆汽車未來藍圖中有這樣一組數據:2010年力帆汽車將形成年產微型汽車、客車各10萬輛的規模,此外還將生產卡車、工程車30萬輛。這也意味著,5年內力帆將計劃達到年產50萬輛以上的規模,產值達到200億元,這無疑是一個宏大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