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首款轎車尚待國家發改委“準生”,但誓破合資企業圍困的力帆汽車已在謀劃拓展大計。上周五,在南京參加全國工商聯九屆六次常委會議的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透露:如一切順利,年內將在寧開建整車生產基地。
尹明善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說,南京江寧區有關人員已赴重慶考察,力帆也多次來寧,與南京有關部門洽談,“如果談判成功,力帆將與南京的汽車企業合資運作生產基地;如果不成功,力帆將獨資建設。”據悉,如一切順利,整車基地最快將于年內開工,但尹未透露是否生產轎車以及具體的投資規模等。
“南京地處長三角腹地,在此建基地,既可向內陸輻射,也可向沿海拓延;同時,南京汽車工業基礎不錯,南汽、長安福特等一批企業形成集聚效應,在零配件采購、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而且物流成本低,通過水路運輸一、兩百公里就可到達上海———這些都是我們考慮在此建廠的因素”,尹表示,力帆控股還在考慮在寧建立華東總部,統籌轎車、摩托車等的銷售、零部件采購乃至研發。
據悉,力帆的首款轎車———1.6升、三廂四門緊湊型的“力帆520”今年3月亮相重慶車展后,其正式上市日期一直未有定論,讓業界對力帆的汽車業之路是否平坦產生懷疑。尹明善對此表示,力帆轎車項目生產目錄的正式批文雖然還未下發,但由于已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受理,“準生證”獲取已成定局,“最遲不會超過8月。”他告訴記者,“力帆520”定位在“中”字:中等品牌、中等技術含量、中等價格、服務于中等收入水平者,定價將在9萬元左右。
尹亦極力撇清媒體對他的“汽車第二狂人”之說。在他看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有3條道路,一是合資造轎車———沒有技術、品牌積累,時至今日,中國汽車的對外依存度仍在80%以上;二是以吉利為代表的走全部國產化、做自主知識產權的“零起點之路”,但“道路曲折”;三是“開門造車、為我所控”的力帆模式,在全球采購下迅速組織資源,將緊缺人才、技術買進來,專利權歸企業。按尹的看法,在年產轎車2萬輛即可盈利的背景下,今年力帆轎車年產2.5萬輛肯定賺錢,況且,“賣28元/公斤的摩托車也可賺錢,賣100元/公斤的汽車怎么不賺錢?”
今年3月,幾乎在奧克斯宣布撤出汽車業的同時,力帆公布其造車計劃:位于重慶渝北區的轎車基地一期投入9億元,三期共投資24億元,今年力爭生產2.5萬輛。按照尹明善的方略,在汽車業務里,出口量將占1/3,從而完成從摩托車出口“單臂作戰”向汽車、摩托車出口“雙兵作戰”的戰略調整。在參加工商聯常委會的分組討論時,尹明善表示,已做好耗巨資,在10年、20年內創“力帆”轎車品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