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建設部、公安部、財政部、監察部、環保總局日前聯合下發文件,要求取消一切針對節能
環保型小
排量汽車在行駛線路和出租汽車運營等方面的限制。文件要求清理有關限制性規定的工作必須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這標志著小排量汽車在全國80多個城市受限的僵局將被很快打破。
如果六部門下發的文件能被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地執行,各地小排量汽車的使用者將很快受惠。舉例來說,在
北京,符合國家
排放標準的小排量汽車今后可以堂堂正正地行駛在
長安街上;在上海,它們可以光明正大地走高架路了……由于不用繞路,QQ、
奧拓等小排量汽車的使用者可以節省燃油費用和時間。
六部門聯合下發文件的意義還不僅于此。解讀這份文件,其可貴之處還在于與汽車生產、消費、運營、管理、規劃等領域相關的部委聯合起來,對老百姓發出了國家鼓勵什么樣的轎車進入家庭的明確信號,為我國汽車社會第二次重大轉型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例如文件指出,“積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符合我國能源供給實際和
大眾消費水平,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措施,不僅有利于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保護環境,而且有利于培育我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提高國際競爭力,對于促進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這無疑是百姓汽車消費的指向標。
讓轎車進入家庭是現行汽車產業政策的一個重要靈魂,也是我國汽車社會進行的第一次重大轉型。而隨著2004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私人汽車保有量突破總保有量的“半壁江山”,讓什么樣的轎車進入中國人家庭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因為,我國汽車保有量正在逐年高速增長,如果不抓住這段機遇期,對老百姓的汽車消費給與正確、有力地引導,我國汽車社會將很難沿著一條節約之路行駛。不用多久,當汽車保有量達到一定的數量時,汽車與環境、汽車與能源、汽車與土地等矛盾都將尖銳地爆發出來。
汽車社會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千千萬萬個擁有私家車的家庭正是組成我國汽車社會的“分子”。如果國家政策不能及時在地方落地,發揮調控作用,正確把握讓什么樣的轎車進入家庭的導向,建設一個節約型汽車社會的想法將很難實現。因此,各地政府部門應當不折不扣地執行六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從速為小排量汽車“解限”,為我國汽車社會第二次重大轉型提供政策執行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