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月20日專電(記者:叢峰)對于小排量汽車,限與不限,不同城市各有道理。作為全國私家車擁有量排名第三的城市,成都從未對低耗油、小排量汽車入戶、停放、通行做過任何限制性規定。據有關部門介紹,成都“不限小”主要基于以下七個理由:
尊重市場需要。市場經濟條件下,一種商品是符有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應該由其市場需求情況決定,這是最高檢驗標準。小排量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一種商品,群眾需要,市場需要,就沒有理由限制它的發展。
符合國民消費水平。從理想主義出發,確實是人人都想開“寶馬”車,但目前中國城市居民收入遠遠無法達到這一水平。人們的富裕程度,決定了絕大多數人只能購買低廉的小排量汽車。
有利于交通順暢。小排量汽車造成交通擁堵,幾乎是所有“限小”城市推出的重要理由之一。對此,成都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李兆林認為,是否造成擁堵,首先要看與誰相比,如果與公交車相比,小排量汽車通行效率比較低;但與大排量轎車相比,它的通行效率就高了。如果把小排量汽車全部換成大排汽車,那擁堵得將更厲害。而在城外,無論汽車排量大小,高速公路或高等級公路都不存在堵車問題;在城內,本來城區就限速行駛,一般在每小時60公里以內,這一速度小排量汽車完全可以達到,也不存在阻礙交通的問題。所以,小排量汽車的作用,應該是促進交通順暢,而不是造成擁堵。
改善公共交通條件。公交車如果想與小排量私家車爭奪客源,就必需改進設施條件,使公交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適,去吸引群眾。否則,許多本可乘坐公交車的人,可能會去選擇買一輛便宜的小排量汽車。
促進道路交通建設。“不限小”政策催生了私家車第三城,到2004年底,成都私車數量已達118萬輛,占全市機動車總量的85%左右,并仍在以每20%的速度遞增,這逼迫城市管理者不得不加快道路交通建設。近年來,成都市交通建設日新月異,城區高速路密度全國第一。在成都,即使上下班高峰期,也很少見到“堵死”的情況。
尊重每一個人的道路交通使用權。在道路交通使用權上,任何居民,無論貧富,其權力應該是平等的。“限小”政策是對道路交通使用權的侵犯,是對經濟條件較差人群的一種歧視。
以民為本。許多管理政策的制定,往往是坐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的結果,脫離群眾實際需要。“不限小”政策的出發點是,一切以群眾方便、群眾滿意為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