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3enyw"><ol id="3enyw"></ol></sub>
      <sub id="3enyw"><ol id="3enyw"><nobr id="3enyw"></nobr></ol></sub>

    1. <sub id="3enyw"></sub>
    2. 尹明善:中國有20%的人都買得起汽車

      2006-03-09 09:59:49 來源: 作者:shangfuqiang

        ■ 除了給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政策、資金的扶持外,應強制性地把一部分政府采購、公款采購的份額給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汽車,這個比例可以是三分之一。

        ■ 汽車并不是富人的專權,我估計當前中國有20%的人都買得起汽車。8到10年后,中國將是世界上中低檔轎車產量第一,出口第一的國家。當然我說的是中低檔轎車,高檔轎車還不行,高檔轎車至少需要30年至50年,可能還不夠。

        ■ 中國最終要擁有多少汽車,我認為至少需要2億輛。如果中國汽車市場的飽有量達到2億輛,按照每年1/10的更新速度,每年更新就需2000萬輛汽車。

        記  者:尹總,請談談今年兩會期間您準備的提案的情況?

        尹明善:今年我準備了5個提案,和汽車有關的有2個,提出了三個建議:一是強制政府采購帶動國民使用,除了給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政策、資金的扶持外,應強制性地把一部分政府采購、公款采購的份額給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汽車,這個比例可以是三分之一,比如政府采購100輛車,其中有30輛車是自主品牌。老子幫兒子,舉世皆然,何況我們還留下了相當份額,公平合理。

        二是降低汽車稅費。現在,不少人都覺得汽車消費稅賦過重,買汽車包括17%的增值稅,10%的購置附加稅,3%至8%的消費稅,還有難以計數的各種費。比如說我們的力帆520,售價7萬多元,但在工廠里每輛車都要給國家上交稅費5000多元,消費者購買后還得交購置附加費5000多元,算下來就有1萬多了。“買得起用不起”制約了汽車消費市場,我覺得應適當降低。寬稅基,低稅率,到頭來汽車總稅不會減少。

        三是國家用實際行動鼓勵自主創新的企業。如用國家之力研究汽車技術,免費交給自主品牌的企業使用。“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買來的技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自主品牌企業實力不強的今天,政府應當出手。據說,美國政府出資搞了“兩毫米工程”(汽車合縫小于兩毫米),供美國汽車企業使用。我走訪過臺灣省的工業院,由政府出錢研究成果無償交企業使用。建議我國政府出資研究汽車電子技術,像電噴、ABS自動變速箱等嚴重依賴外國的弱項。

        要說當前中國的汽車消費情況,我認為老百姓的購買力是遠遠超過國家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的預計,為什么中國造了那么多汽車但還是不夠,其核心問題就是估計錯誤。

        記  者:您覺得我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還有釋放的空間?

        尹明善:對,我認為汽車專家都把這種需求力估計小了,包括今天,他們的估計還是偏小。實際上,人們的購買力要大得多。同時,中國人還有一個消費特點,那就是攀比性太強,一個院里只要有20%的人購買了汽車,剩下的80%的人都慌了,中國人都會這么認為,你有的東西,我也要有。當然,汽車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說能源、環保、環境、交通,但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是車到山前必有路,人到急時計自生。

        我們中國人買什么東西都比國外便宜,惟獨買汽車要比國外貴。力帆造車為什么要特別講究自主創新呢,就是為了讓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買到的汽車和其他東西相襯。其實,汽車并不是富人的專權,我估計當前中國有20%的人都買得起汽車。自主創新也關系到國家發展,增強國力的問題。我認為8到10年后,中國將是世界上中低檔轎車產量第一,出口第一的國家。摩托車花了近10年時間做到產量第一,出口第一。當然我說的是中低檔轎車,高檔轎車還不行,高檔轎車至少需要30年至50年,可能還不夠。

        以前我也曾講過,雖說汽車不是中國人原創,但中國人對汽車的喜愛一點也不亞于其他民族。汽車可以縮短空間,提高效率,可以節省時間,延長人的有效生命。人們在與自然和命運作斗爭時,總是會感覺緲小,甚至無能為力,可以擁有汽車后,他們會感覺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我第一次買車時,花了1.85萬元購買了一輛單排座的長安面包車,當時那種感覺就是一下子變得特別強大起來,也感覺安全得多。

        此外,正如剛才我說的,中國人的另一特點就是特別愛面子,“錢是人的膽,車是人的臉”,當代生活中,汽車關系著人的臉面問題,不然,為什么那么多人買汽車,都盡可能買好一點品牌呢?汽車不僅僅是物質消費,實際上還有精神方面的消費。

        記  者:尹總,您對汽車這么熱愛,但是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表示,汽車過剩現象嚴重,聽說國家發改委很有可能會把汽車判為過熱的行業之一。 

        尹明善:有個經濟學家說得很好,產能過剩不等于產量過剩,現在汽車企業都很理性,按照市場需求,如果不能100%地開工,開80%也行。很多業內人士知道汽車的產能在不斷增加,但是他們沒有正確地估計我們的實際需求量,都說2004年汽車增長幅度下滑,2005年繼續下滑,2006年形勢不樂觀。實際上,你們搞汽車的都知道,2005年下半年汽車業又恢復了活力,去年12月轎車同比增加60%,今年1月份轎車同比增加70%。什么原因?經濟呈波動式的發展,不要認為下跌了就永遠會跌下去,跌下去是為再起來做準備。

        中國的汽車市場前景究竟如何?按照何光遠的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需要量2000萬輛,超過美國市場的1700萬輛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想想中國最終要擁有多少汽車,我認為至少需要2億輛。如果中國汽車市場的飽有量達到2億輛,按照每年1/10的更新速度,每年更新就需2000萬輛汽車。當然,市場不能盲目地發展,需要調整一下,再起來,再調整一下,再起來。為什么我68歲了,但對汽車產業還那么樂觀呢?就是因為我對我們的國家、對我們的汽車產業充滿了信心,我覺得沒有什么可以憂慮。雖然在戰略上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在戰術上我又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覺得我走的每一步都充滿陷阱,如果掉下去就會永世不得翻身。記得有位名人說過,中國是一個巨人,每一步都是巨人的步伐,但是中國人不能自己摔跤。中國人只要自己不摔跤,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巨人。力帆也是,只要我自己不摔跤,我不出很多問題,我的發展就不會有問題。因此,資金不是問題。就連不算富裕的重慶市,每年的存款大于貸款1000億元,這1000億到哪去了?一部分流到東部,一部分到中央。實際上,我們民間還有很多很多錢,需要一個好的產業或者許多個好的產業把這些錢“引”出來。要引出來,首先要靠消費,老百姓不消費產業就起不來。最容易拉動消費的有兩個行業:一是住房,一是汽車,但是汽車鏈條很長,房地產和汽車相比還有許多無法比擬之處。

        記  者:力帆能夠拿到轎車準生證很不容易,通過這個事件,您認為國家政策對民企造車是否放開了?    

        尹明善:最主要的是我們國家的方針政策改變了,五中全會讓我們有了好的機遇。關鍵是我們對自主創新癡心不改。現在,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都是創新的地區,很多工廠也都是創新的,創新長安、創新力帆、創新奇瑞、創新吉利,大家都在提倡自主創新。發改委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為何還要批準力帆造車,就是因為我們從開始就立志走自主創新之路,這條路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

      文章收藏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
      97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兔费_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3. 
      
        <sub id="3enyw"><ol id="3enyw"></ol></sub>
        <sub id="3enyw"><ol id="3enyw"><nobr id="3enyw"></nobr></ol></sub>

      1. <sub id="3enyw"></sub>
      2. 亚洲刺激在线看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没码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动漫日韩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