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型(低檔)SUV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時,今年一季度,長城賽弗在連續三年保持了我國SUV領域單一品牌銷售冠軍以后,首次走下冠軍寶座,其952輛的季銷售量,還不及長城另一款低檔SUV賽影,與長城哈弗CUV更是相去甚遠,進而連累長城汽車在SUV市場的排名也從原來的冠軍位置滑落至第三名。
有人說,賽弗已經成為明日黃花。在今天多種不利因素共同作用、消費環境日趨惡化、低檔SUV市場日漸萎縮的形勢下,賽弗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了。因此有人推測,長城汽車的戰略重點已經從SUV轉向乘用車,或將就此放棄賽弗等SUV,這可從長城把越來越多的精力轉向哈弗CUV以及加快乘用車項目推進速度上似乎可見一斑。
去年以來,關于長城乘用車的消息越來越多,從去年7月1日20萬輛轎車生產基地建設正式開工,到不久前哈弗CUV成功完成滿足Euro NCAP歐洲最嚴格安全標準的碰撞試驗,長城汽車進軍乘用車的意圖十分明顯……這似乎印證了上述推測。
但事實并非如此。種種跡象顯示,長城不可能放棄賽弗,更不會從SUV領域全身而退。
從皮卡、SUV起家的長城汽車,在乘用車領域剛剛起步,哈弗CUV雖然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并已挑起長城汽車的大梁,但僅此一款產品還遠遠不能擔當起長城汽車在乘用車領域立足的重任。盡管長城已為其轎車產品排出時間表,但距其第一款轎車出產尚有近一年的時間。況且,長城轎車產品能否在短時間內得到市場認可還是未知數,長城怎么可能就此放棄其在SUV領域的原有優勢呢?同樣從越野車、SUV轉向轎車,品牌影響力與實力遠在長城汽車之上的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在成功進軍轎車市場后尚不能放棄其在SUV領域的優勢,更何況長城呢?另外,從行業統計數據看,盡管賽弗已失去往日風采,但在SUV領域依然名列前茅,而且,賽弗已經擁有一個穩定的消費群體———汽車改裝愛好者。正是由于賽弗的低價位,又具有較好的改裝基礎,不少高收入汽車改裝愛好者也對賽弗情有獨鐘。因此,長城沒有理由放棄賽弗。
在不久前的一次專訪中,長城汽車總經理王鳳英勾勒的長城近三年發展規劃圖印證了記者的判斷:“長城今后的總體產品規劃肯定是三大板塊:皮卡、SUV和轎車。SUV依然是長城的一個主導產品。”她說,雖然目前SUV市場面臨很大挑戰,消費稅和消費者對燃油經濟性的關注給它帶來負面影響,但SUV畢竟是一個不同于其他車型的具有獨特功能與技術特性的車型,它應該有其細分市場的空間。現在面臨很大壓力,這不過是一個過渡時期,也給廠家帶來新的課題,廠家應該針對消費者的呼聲和國家政策優化自己的產品,滿足消費者對這類車型的要求。“長城既然已經選擇了SUV這個領域,而且已經通過開發、投入建立了一個優秀的產品平臺,我們需要的是,在SUV領域采用更新的技術,這主要指動力的匹配,發動機的開發。車型的開發當然要進一步優化,還要延伸出不同的SUV產品。一定要在SUV領域做到中國的代表性品牌。”王鳳英肯定地告訴記者。而近日長城推出的賽弗升級車型賽弗·F1,則是最好的實例。
王鳳英表示:“我們還會更加努力,在SUV領域肯定還會有更多的產品投入,還是要把它做大。而且面對國際市場,SUV的需求空間遠大于中國目前的市場。畢竟中國的SUV剛剛在兩三年前開始大發展,我想廠家在新課題下會找到新的出路。”
從王鳳英的話中不難看出長城SUV未來發展的脈絡,一方面是向高處走,但另一方面不放棄在經濟型SUV領域的領先優勢,只是提升經濟型SUV的內在品質、性能與質量已是大勢所趨。而從產品價格定位看,長城SUV依然會長期保持其“經濟”的特征。
至于賽弗一季度銷量大幅下滑的原因,長城方面的解釋是,這與長城近期的產品結構調整和賽弗產品的升級換代不無關系。由于新老產品交替,生產受到一定影響,市場供應不足也是賽弗銷量大幅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經銷商們忙于新產品的上市準備等,也對賽弗的銷售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