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華晨駿捷車型
五糧液“酒后造車”有了實質性進展。8日上午,華晨集團、五糧液集團和四川省綿陽市簽署了“新華股份股權轉讓合同”,三方表示將共同打造中國西部汽車及發動機研發、制造、銷售基地。
正式簽訂股權轉讓
8日,在綿陽市重大項目開工簽約儀式新聞發布會上,華晨集團、五糧液集團、綿陽市正式簽訂新華股權轉讓合同,三方將合作生產10萬輛汽車整車、50萬臺汽車發動機,預計年內開工,達產后新增銷售收入80億元。昨天,記者從華晨集團總經理辦公室獲悉,此次股權轉讓是把旗下全資子公司新華內燃機集團46.5%的股份讓給五糧液,7%讓給綿陽市。
據了解,此次華晨集團、五糧液集團和綿陽市企地三方的合作是緣于去年川、遼兩省簽署的《支持新華集團發展框架協議》:包括了10萬輛汽車整車項目,總投資10億元,達產后新增銷售收入50億元;50萬臺汽車發動機項目,達產后將新增銷售收入30億元。項目將于今年內開工建設。
為促成遼寧華晨、四川五糧液和綿陽投資控股公司三方合作,四川省委、省政府與綿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幾次赴遼寧華晨總部、五糧液公司進行溝通,最終促使項目落戶綿陽。
五糧液為多余資金找出路
業界認為,五糧液造車是為多余的資金尋求出路。
盡管銷量和利稅仍居行業第一,五糧液自2003年以來仍陷入增長率趨緩的困惑和迷茫。2005年,五糧液銷售額156.56億元,較去年增加3.7億元,增幅9.68%,這一增長率已退居行業第五,茅臺的增長率則在33.14%;而在盈利能力方面,五糧液2005年利稅達到41.86億元,茅臺32.09億元,五糧液是茅臺的1.3倍,比前年的1.58倍縮小不少。
業界認為,要想擴大規模,在白酒業普遍萎縮、增長空間不大的情況下,選擇產值高、規模大的汽車業,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這也是為多余的資本尋求出路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五糧液在與華晨合作之前即已一只腳踏進了汽車業。早在1997年,五糧液集團先期投資3億元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普什集團,到2004年總投資超過20億元。普什集團為重慶長安、一汽、天津豐田、成都豐田及廣州本田等多家企業提供模具。
去年,華晨集團和五糧液集團的合作探討逐漸明朗,去年12月14日,綿陽市某高層官員在綿陽市的縣域經濟發展大會上公開說,已經與五糧液集團簽訂協議,投資額將達到100億元。
華晨擴展四川項目
華晨四川項目還是仰融時代布下的棋子。
目前,華晨汽車集團已經通過申華控股100%持有綿陽新華內燃機集團,申華控股還控制綿陽內燃機股份公司94.95%股權,并通過該公司持有華瑞汽車55.80%股權,持有綿陽新晨動力機械50%權益。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自從2002年仰融離開后華晨集團首次把整車項目投資到遼寧以外。事實上,隨著近年來一系列振興措施的實施,華晨最終有效遏制了下滑趨勢,開始全面復蘇。而加大力度布局四川則可能是市場復蘇后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華晨汽車整車銷售9.2萬輛,同比增長57.7%;實現銷售收入136億元,同比增長34.5%;利稅總額10.7億元,同比增長91%。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復蘇后的華晨上半年重新躋身全國汽車銷量前10強,按銷售收入排名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