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趙福全之后,又一個海歸技術精英“移民”吉利汽車集團。昨日,我們從上海華普汽車(吉利集團的子公司)獲悉,原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祁國俊“移民”至吉利集團,現任上海華普汽車研究院院長,且為吉利控股集團經管委成員。
擁有國內兩大知名海歸汽車技術精英后,吉利汽車集團的研發之旅顯然會更順暢。
祁國俊原為北美戴姆勒-克萊斯勒的技術精英。2005年3月,其加盟奇瑞汽車。在擔任奇瑞汽車研究院副院長期間,負責車身和結構、內外飾以及造型等研發工作。2006年8月初,在奇瑞汽車的海歸出走風暴中,離開了奇瑞汽車。
據悉,祁國俊就任后,吉利汽車集團的2個研發機構各有精英駐陣。吉利汽車研究院由趙福全負責,主要做一般車型的開發;而祁國俊負責的上海華普汽車研究院,則主要研究開發適合于上海華普所用的轎車,即吉利汽車集團下的中高端車型的開發,及新能源車型的開發。
“此前,曾放在吉利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研發,未來也將放在上海華普汽車研究院進行。”吉利汽車高層表示,“上海華普汽車研究院將成為新能源車的重要開發基地。”
據悉,2006年底,該研究院獲得了2個國家863項目———油電混合動力車項目和甲醇動力車項目。
據了解,在這些海歸技術精英回來的第一波浪潮中,相當多的海歸涌向了國有企業。而按照現有國有企業的機制,多數領導者將這些海歸精英定位于技術精英,而非技術管理者。當經歷了數年的沖撞后,這些海歸技術精英選擇了尋找更合適的發展空間。而至少在目前看來,渴求人才的民營企業似乎能給予其部分承諾。
無論從華晨集團轉投吉利汽車集團的趙福全,還是從奇瑞汽車“移民”的祁國俊來看,對于吉利汽車集團的偏好似乎都反映了這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