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威/名爵/雙龍 上汽三大自主基地鎖高端
以產品對應產能
對于上海汽車和陳志鑫而言,臨港基地的建成投產,除了其本身的先進技術和制造品質保證之外,最重要的意義是上海汽車自主品牌平臺化生產布局的初步完成。
上海汽車自主品牌榮威此前一直在上汽位于江蘇儀征的工廠生產。但是,隨著儀征工廠作為上汽雙龍生產基地的規劃出臺以及榮威550的加入、榮威750產銷量的提升,儀征工廠產能出現瓶頸。
除了產能之外,隨著臨港基地的建成,陳志鑫作為上海汽車自主品牌和原南汽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也為目前上海汽車旗下三大自主品牌生產基地做出了各自的定位。
根據陳志鑫的介紹,目前上海汽車自主品牌的三大基地,未來將不再按照品牌,而是依據產品平臺來劃分職能。南京基地未來將主產A級車和小型發動機;臨港基地主產介于A+級車和B級車,如目前在產的榮威550、未來的新一代榮威750也將在這里生產;儀征基地除了現有的榮威750車型之外,還將生產雙龍品牌的車型。
從這個意義而言,臨港基地的誕生并不僅僅帶來新的15萬輛產能,而是以此為標志,完成了整個上海汽車自主品牌的全局規劃。
但他也表示,這種分工只是初步的設想,未來還可能根據市場的需要不斷優化調整,目標就是利用好現有的基地和產能,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優化組合降低生產成本。
自主品牌統一規劃
“目前我們的自主品牌產品定位已經明晰,榮威和MG名爵將繼續堅持差異化的路線,至于雙龍品牌,我們的定位就是‘全球SUV制造專家’,這3個各有特色的品牌就是我們上海汽車自主品牌的陣營。”
陳志鑫表示,上海汽車自主品牌今后將實現“五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研發、統一生產、統一營銷、統一采購,以形成資源的最優利用。
在這樣的全盤規劃之下,2009年下半年臨港基地除了目前的主力產品榮威550之外,還將投產一款MG名爵的新產品,“這是我們專門為MG名爵品牌研發的,將放在臨港基地投產。”而作為MG名爵大本營的南京基地,明年年底也將投產一款榮威品牌的A級車。
從另一個角度講,這樣的分工似乎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現有的產能。目前上海汽車自主品牌不到30萬輛的產能中,一些同平臺的車型還分散在不同基地間生產,并未實現產能的最優配置和利用。
借助平臺化生產布局的完成,陳志鑫表示,臨港基地已經預留了未來發展的空間,可以為新平臺的生產線建設提供可能。“盡管做自主品牌的壓力很大,但我想,如果市場情況允許,2010年我們將往年銷售30萬輛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