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膜,有車族對這個詞真是太熟悉了,買了車以后大多都要去貼膜。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車上貼的是什么膜,哪里生產的,車膜到底有什么作用;更少有人知道,目前國內生產的車膜幾乎沒有一家產品達到國際安全膜標準,而大都僅僅停留在國外早已淘汰的太陽膜。本月底,《玻璃安全膜標準》有望正式實施,屆時將有近九成的產品面臨禁售。那么,目前市場上的車膜問題究竟在哪里?達標的車膜應該是什么樣子?記者為此展開了調查。

10月16日,一名男子用磚頭砸向貼有玻璃安全膜的車窗,結果磚頭碎裂,車窗玻璃安然無恙。 當日,一家公司在北京某靶場對其從加拿大引進的玻璃安全膜進行現場試驗,結果顯示其具有良好的防盜、防暴性能。
消費心態:貼膜沒想安全 為的是隱私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在國際窗膜協會注冊有資質的安全膜生產企業只有9家,大都是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等地區的企業,這次中國《玻璃安全膜標準》的制定正是完全按照和國際標準接軌來完成的,因此,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占有極大份額的產品將無法達到標準,有可能會面臨被禁售。國際窗膜協會注冊的九家資質企業之一的加拿大福瑞達安全膜中國區總裁坦言,中國消費者給自己的汽車玻璃貼膜似乎都是基于一種自我保護心態使然的、帶有相當盲目性的消費。比如相當多的人給汽車玻璃貼膜的理由是遮擋車外對車內的觀察,擔心他人窺視等等,總之是擔心暴露了什么。正是因為這種不正常的心態引導消費,才使中國市場上堂而皇之地出現了“車膜”這種國際上并無所聞的新概念。
中國的消費者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車上貼的是什么膜,哪里生產的,到底有什么作用?更少有人知道,目前國內生產的汽車安全膜幾乎沒有一家產品達到國際安全膜標準,而大都僅僅是停留在國外早已淘汰的太陽膜。另有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達到國際標準的安全膜是項高端科技產品,真正的達標安全膜目前都是進口的,國內還沒有掌握相關的生產技術,現在汽車配件市場上盛行的汽車貼膜生意也是在沒有任何安全標準的情況下進行的。
焦點問題:現有車膜暗藏安全隱患
采訪中,記者驚訝地了解到,從技術的角度講,汽車玻璃上安裝只起到控光作用的太陽膜,其實是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的。據了解,交通事故中的人員傷亡大多與玻璃有關,而其中因玻璃破碎造成的人身傷害又數不勝數,這幾乎使玻璃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每個人都應當知道高速行駛的車輛中最容易給我們造成傷害的就是車窗玻璃。
一位汽車專家告訴記者,太陽膜破壞了鋼化玻璃的固有安全特性設計,使玻璃在受到沖擊時不是整體崩潰而是塊狀飛濺,形成的鋒利棱角將會無端產生更多傷害隱患。而且,隨著玻璃生產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在玻璃生產過程中已經可以讓玻璃的控光性得到直接的加強和完善。據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廠家福耀玻璃公司透露,國際主流汽車生產廠家在2000年之后,都已經將汽車玻璃的隔熱、紫外線阻擋率等功效作為玻璃配套廠家的必備指標。這樣,給汽車玻璃上貼控光膜(太陽膜)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已經多余。

事實上,對于汽車玻璃來說,只有能夠起到抗強烈沖擊作用的玻璃安全膜,才能對消費者的行駛安全、車內財物、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防范和保障作用。當然,安全膜也有很好的控光功效,除了隔熱、阻擋紫外線,可以具備比太陽膜更高的單向透光和隱蔽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