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韓鐳原創
Q:PCauto太平洋汽車網 記者:蘇欣、賀赫
A: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副秘書長:韓鐳
Q:近段時間,公眾對于汽車行業十分關注,重要原因就是CCTV曝光了所謂C-NCAP的“內幕”。趙航主任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解釋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企業性質,即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的中央企業。公眾很關心的一點是,贏利性機構(企業)是否可以做左右行業標準的事情。和C-NCAP企業的機構性質不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性質是非贏利性社會組織,我相信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有所了解的人會和我一樣有個疑問,汽車行業內的非贏利性社會組織,學術性法人團體是如何維持自我生存的?
A:關于C-NCAP的事情,我相信大伙其實心里都很清楚,業內的人士、包括社會上的人士也都很清楚。其中有一個問題我覺得很核心的,就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能不能做碰撞的實驗。首先,我覺得沒什么不可以的;第二,我覺得從市場發展來看,碰撞實驗是社會的需要、市場的需要同時也是企業的需要。不管碰撞實驗的過程如何,實驗完成之后的數據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對標準的宣傳,對車檢驗的一步步的實踐,有了這些數據我們的汽車行業才能很好地發展。
進一步談,就是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關系。我覺得任何一個國家都上有這幾級標準的,這些標準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積累不斷完善,所以一般我們會在企業標準上制定行業標準,再在行業標準上制定國家標準。隨著標準制定的人越多,這個標準也就越科學。
做這樣的實驗肯定是需要資金的,這部分資金怎么來,誰先投入?C-NCAP自己買車,撞完了之后的數據,你要不要?在市場化的運作中,付費、收費的現象是必然的。只要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機制,這個事業就會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推進。
從單位性質上來說,一個企業有贏利是無可厚非的,只有贏利它才能發展,國家才能夠富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是非贏利性組織,贏利性組織和非贏利性組織的區別在哪里,我覺得非贏利性組織不見得就不贏利,贏利性組織的利潤是可以分配的,非贏利性組織在社會活動中并不是不允許有贏利,而是說贏的這部分利是不能分的,無論是個人比如我們這些管理者或是集體,這部分的贏利歸社會所有,個人和集體是不能拿的,只能作為社會利益再投入。并且,非贏利性組織每年的收支都是要向上級監管部門匯報和接受社會監督的。
韓鐳副秘書長和PCauto記者賀赫(左)、蘇欣(右)親切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