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破產帶來的警示 不僅是給汽車企業的原創
首先,通用沒有一個事實上的全球化品牌。龐蒂克、土星、悍馬、克爾維特、GM,完全成了沒人要的垃圾;歐寶、薩博自從歸了通用就再沒有過一天好日子,跟著東家走到了破產的盡頭;高麗人的大宇也在美國人碌碌無為地耕耘下日薄西山;唯有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憑借著中國市場的神奇表現而一息尚存。這樣的品牌架構,怎么可能保障通用的品牌推廣?歐寶和薩博都歸了別人了,通用還拿什么牌子去打入歐洲市場?除了中國人追捧別克品牌意外,廣大的亞洲人民會擁戴哪個通用品牌?
其次,通用沒有一個完整的有競爭力的產品系列,來支撐其未來數年內的重生。眼下除了歐寶研發上市的Insignia(也就是中國的別克新君威)、雪佛蘭科魯茲和VOLT電動車,你還能說出通用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新車嗎?好吧,就算歐寶把新一代Corsa當作最后的禮物交給別克或其他牌子生產,那也僅能夠滿足部分系列和品牌的需求。要知道包括豐田、大眾、本田甚至PSA、菲亞特這些品牌,都有著一整套全面的產品架構,并還在不斷補充。更重要的是,開發一款全新車型的時間少則兩年多至五年,而通用似乎已經忘記了如何去造一輛2.0以下的小車,去年的今天還在推銷著他們看來很小的“大家伙”。
第三,在新能源領域,喝慣了廉價石油的美國大老粗們,除了會把幾顆鋰電池當噱頭一樣蒙人外,恐怕至今還沒有像日本人那樣把新能源當回事吧。要知道,豐田和本田這樣的企業,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了新能源的研發。豐田的普銳斯,且不管制造過程和用料是否環保,它早就成了好萊塢明星們標榜環保的工具,本田的FCX Clarity氫動力車則已經拿到加州“身份證”,成了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氫動力轎車。通用呢?它可以讓VOLT在2010年上市,但身陷困境的通用,哪來的錢在美國搭建起一個巨大的充電站網絡?
通用中國——中國人掌握話語權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其實通用在華的中方部分一直很強勢。自1997年別克世紀以來,通用并沒有帶給中國什么高價值的產品,可以說除了初期的美國式銷售技巧,大部分時間里,還真就是上海通用的中方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地闖出來的。在業內,從上海通用挖銷售人才不是什么秘密,這當然說明上海通用在這方面的出類拔萃。從新凱越的改造到新君威、新君越和科魯茲的國產,扎根上海的泛亞也向通用展示了中國人在設計方面的高水準。中國市場不是非常牛叉么?美國通用不是急著找銷路么?事實已經表明美國的自由經濟體制并不見得有多么靠譜,那么不如夾緊尾巴好好跟中國人學習怎樣在中國做生意吧,不管怎么說,就算從秦朝統一六國算起,中國人的生意經也已經盤算了兩千多年了。
可以預見到的是,在接下來的數年中,在中國市場的營銷方面,中方將占據更主導的地位,在新產品研發方面,中方的比例也會進一步增加,參與研發的關鍵部位也會越來越多。直接的好處是,通過與技術層面上更為先進的通用的合作,可以加快整個上汽集團在汽車研發領域方面的水準。進而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汽車的研發和制造提供更多的實踐基礎。
通用破產帶來的警示,不僅是給汽車企業的
一百多年的城市工業發展史,為底特律培養了足夠多的有著豐富經驗的工人和工程師。所以,底特律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徹徹底底的觀念轉變。更精確的講,是領導層面徹徹底底的觀念轉變。一個智商超過160的螺絲工,是不可能推動底特律以致整個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的,但是一個識時務的領導者,卻可以用一句話重塑美國汽車的形象。這個道理,適用于任何一個行業。只不過真要美國汽車工業在短時間內超越日本和德國,光靠一句話是遠遠不夠的。
謝天謝地,通用破產沒有讓國內車企沒頭沒腦地沖過去“撿便宜”,把中國納稅人的錢裝進美國勞動人民口袋的事情,反正我是不愿意干的。我認為,不僅僅是中國的汽車企業,也包括所有依托于中國龐大市場、想要發財的企業和企業主、董事們,都睜大眼睛好好看看,看看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典范的美國,是怎么把一個世界第一,退化成一個世界級“癟三”的。對照著通用的墮落史,對照著柯林斯的“五個階段”,仔細審視一番自己的企業,是否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或者是否存在著同樣的隱患?尤其是一些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老板們,一定要記住,老祖宗“創業難、守業更難”的警句是非常有道理的。漂亮的財務報表不一定等于漂亮的公司體制,任何一個體系、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關鍵就在于能否及時發現漏洞,并及時填補它、完善它,甚至在必要的時候,破舊立新。
中國是這個地球上最龐大和最具潛力的單一經濟實體。巨大的人口基數將確保中國在不受外力影響下健康地發展。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非但不會拖累中國,反而會加速中國社會和市場的發展壯大。鄧小平說,到2050年,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如果他老人家能夠預見到今天這番景象,我想,他會把這個時間表往前挪了吧。
①本段文字摘自《第一財經周刊》2009年第19期。
想看更多原創評論,請點擊這里進入評論中心